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查试题3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查试题3

ID:14869238

大小:4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查试题3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查试题3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查试题3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查试题3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查试题3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查试题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eud教育网http://www.3edu.net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若写在本试卷上则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诗文积累(共18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2,次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  3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  4,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6,琅琊也。《醉翁亭记》  (二)诗词鉴赏(4分)  青玉

2、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词中“玉壶”指的是。(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就像很多树一起开花。  B.词的上阕描写人们欢度元宵,表现了南宋国力强盛。  C.“宝马雕车香满路”写出了宝马雕出过后,留下满路的香气。  D.作者借词中的“那人”委婉的表达自己自甘寂寞、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三)课内(三)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

3、路乏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荚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3eud教育网http://www.3edu.net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http://www.3edu.net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八。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4、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幅。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大道也。”  9.上文选自《》,作者是(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复前行,欲穷其林。  1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二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  B.“见渔人,乃大惊”的“乃犬京”写出了桃源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  c.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

5、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原谷谏父  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谷谏父日:“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谷随,牧舆归。父日:“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日:“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祖,父亲的上一辈,这里指爷爷奶奶。②捐,抛弃。③舆,车。④凶,不吉祥。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是负义也()(2)父不从,作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

6、面的句子(2分)  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14.文中父亲悔过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5.“原谷谏父”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3eud教育网http://www.3edu.net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http://www.3edu.net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  开卷三境界  ①随着所读之书的与日俱增,蓦地生发出“开卷有益一一开卷有疑一一开卷有怡”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境界来。  ②儿时家境拮据,社会封闭,可读之

7、物甚少,那时信奉的基本就是“开卷有益”。故而只要是蝇头小楷或者是白纸黑字,全部采用“拿来主义”,要么地诵读,要么地吟哦,遇到经典的篇章和传世的诗词,更是地抄写,有滋有味地传阅。尽管这种“囫囵吞枣”式的读书方法现在看来极其可笑,然而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下却有“吹糠见米”的功效,不仅让我及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饱览了知识海洋的“浩瀚”,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踏着书籍的“阶梯”步入了更高一级的“殿堂”。  ③进入大学乃至走上工作岗位,随着阅读面的扩大和自己思想的日臻成熟,这时对古人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感受至深,同时产生了“开卷有疑”的想法。遍寻疑点,然后想方设法寻找论据来加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