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40135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试论高职以科研促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高职以科研促教学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院校及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和普通高校不分伯仲。这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切实深入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优秀成果。通过对专业设置的重要性、品牌专业的核心地位、专业群结构形成深入剖析,讨论了如何提高职业院校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
2、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院校要满足这个办学目标,满足社会需求,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 一、专业设置是职业院校生存的基础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的枢纽,是学校教学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专业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就业,学生的就业是职业院校生存的根本。 (一)职业院校的生存取决于学生的就业,学生的就业取决于学生所学的专业。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是学生就业的根本,技术领域、技术水平是学生
3、就业的支柱。职业院校等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必须认真开展市场调研,把握市场的需求情况,根据学校的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灵活设置专业。 1.把握市场需求的同时,要根据学校自身条件设置专业,不能盲目跟从热门专业。灵活设置、调整专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节奏。但必须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前提,不能在师资水平不健全,实验室、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缺失,教学计划盲目,教学环节不周密等情况下盲目跟从热门专业。虽然热门专业就业会有就业面广、待遇高等优势,但热门专业存在
4、着更激烈的竞争,毕业生数量更多,就业比率不高等劣势。 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必然有一定的滞后性,专业的热门与否根据市场岗位而定,一旦岗位饱和,热门专业就会迅速转冷。例如教育改革之后的师范专业,近几年培养了过多的师范毕业生,导致很多师范毕业生无法就业而被迫换岗。盲目跟从热门专业只能培养出专业知识匮乏、职业技能生疏、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低水平人才,学生到了企事业单位后还需长期培养才能上岗工作。条件不成熟的盲目跟从,带来的是不健全的教育、损害学校名誉、给企事业单位增加压力。 2.坚持设置学校老牌专业,尽管它目
5、前可能是冷门专业。学校老牌专业多是相对稳定成熟的专业,有良好的师资和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管理及保障都已形成完备的体系,所以要审时度势,不能因跟从热门专业,或者是偶然的转冷而放弃学校的老牌专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有规律可循的,从缺口到饱和,从饱和到过饱和,然后再从过饱和到缺口,不断循环。所以学校要不断坚持、不断拓展老牌专业,把自己的老牌专业升格成自己的品牌专业,不能一味盲目的跟从市场节奏。4 (二)专业决定了职业院校的特质特色。职业院校选择设置了专业,专业则通过将来的就业、工作岗
6、位反映出职业院校的特质特色。例如,医药卫生类行业核心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安全卫生、质量保证,所以医药类行业的特质特色就是安全卫生、质量保证。新闻类要求简洁、实效,电子机械要求钻研、精细,服务美容要求创新、灵活等等。工作岗位决定了专业的特质,而专业决定了职业院校的特质特色。职业院校的特质特色又是对应行业职业道德素养的体现。 (三)专业决定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和发展方向。毕业生以准职业人身份进入了对应的行业和工作岗位,在对应行业和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发展进步。毕业生的整个职业生涯都会在对应行业,或者是对应
7、行业附属行业中结束。所以专业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生存发展的整个职业生涯,如果专业设置不理想,专业对应行业生命期不长,毕业生很可能在将来的10年或20年后面临失业。 专业设置必须要保证学生能够就业,还要保证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能因为技术领域因素而面临失业。专业是职业院校的生存基础,设置专业或增删专业时要慎重考虑,从长远目标思考,不能只图眼前的利弊。 二、专业设置是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社会上职业学校众多,办学主体各异,投资渠道多元化,招生竞争相当激烈,就业竞争也日益突现。
8、提升市场竞争力是职业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专业设置则是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专业代表着职业院校的水平层次。随着职业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也日益俱增。生源低谷期已悄然而至,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地各校纷纷开增专业,新建校舍,增添设备,不断扩大规模。但办学理念、文化建设、品牌建设、产品意识等内涵建设方面却差距凸显,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