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常遇问题-1

结构设计常遇问题-1

ID:14827575

大小:8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0

结构设计常遇问题-1_第1页
结构设计常遇问题-1_第2页
结构设计常遇问题-1_第3页
结构设计常遇问题-1_第4页
结构设计常遇问题-1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构设计常遇问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结构设计常遇问题1、“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的概念⑴、“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如建筑总体布置、结构选型、地基抗液化措施、考虑概念设计要求对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及变形)的调整以及各种构造措施。⑵、“抗震构造措施”是指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所采取的细部构造,如钢筋锚固、搭接、混凝土保护层、最小配筋率等。“抗震措施”涵盖了“抗震构造措施”。注意:抗震等级划分属“抗震措施”的宏观控制。在《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里,对于“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

2、震措施”。我理解,不是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而是结构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2、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与特征值的关系1974版规范:是荷载标准值与允许承载力的比较;1989版规范:是荷载设计值与承载力设计值的比较;2002版规范:是荷载标准值与特征值的比较。2002版地基基础规范认为: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实际情况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结构的变形已达到可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变形控制了承载力的发挥。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特征承载力(也就是承载力特征值),其安全系数已包

3、括在内。上海规范:设计值=极限值/1.6特征值=极限值/2.0由此可见,特征值=设计值/1.25其实,02版规范的“标准组合”就是74版规范的“荷载标准值”;02版的“特征值”就是74版规范的“容许承载力”。3、关于带缝结构的计算⑴、凡带缝结构,原则上均应分开计算。在软件技术条件里已有明确说明:结构计算的前提是结构连续。⑵、如果建立一个整体模型进行整体计算(仅基础相连),则必须按多塔定义。把每一个结构单元定义为一个独立的塔,参与振型取足够多,使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并准确定义风荷载的遮挡面。4、关于横墙较少及横墙很少的砌体房屋(1)、关于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在新《

4、抗规》中已有定义:“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0m的房间面积占该层面积的40%以上”;“其中,开间不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不到20%且开间大于4.8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50%以上,为横墙很少”。“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只说再减一层,没提再降3m的事)(2)“6、7度时,横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体房屋,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可以不降高减层。(3)、在方案设计阶段应尽可能地避免“横墙较少”或“横墙很少”的建筑方案,不管如何加强,此类方案对于建筑物的抗震终归是不利的。5、关于超长结构所谓超长结构,是指凡长度超过规范规定

5、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结构。(1)对于砌体结构,“当采取可靠防裂措施时,伸缩缝最大间距限值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规范限值的20%”;砌体结构及底框砖房结构不能设所谓的后浇带。(2)对混凝土结构,仍然是“最多超过……规定限值的20%”,但应采取设置后浇带、补偿收缩混凝土、增加温度构造钢筋、加强外保温等措施。以上两条是“省施工图审查要点”里的内容。(3)、特殊的框架结构,如商场、车站、体育场馆等,具有大跨度或多层共享空间的结构,不适合预留后浇带的,可由专家论证,采取无缝设计无缝施工的特殊方案,有关具体做法请见《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工导则》。⑷、不能因为设置了后浇带就可以将结构

6、做得无限长,后浇带不能代替伸缩缝。6、关于砌体房屋的层高问题“⑴、2至3层砌体房屋,当采取增加墙体厚度、增设构造柱或圈梁等有效措施后,可适当增加层高,但不应超过4.20m”;“⑵、当多层砌体房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面板,构造柱间距不大于3.0m,每层圈梁高度不小于240mm时,层高允许增加到3.90m”;“⑶、顶层设有大房间的砌体房屋,当采用现浇梁板结构,且梁支撑处的砌体顶部设有截面不小于600mm的卧梁时,顶层层高允许增加到4.20m”。以上3条为《省施工图审查要点》中的内容。新《抗规》7.1.3条与08版的《抗规》是一样的,除正常砌体房屋层高不应超过3.6m和

7、底框底层不应超过4.5m外,注中仍然是:“当使用功能确有需要时,采用约束砌体等加强措施的普通砖房屋,层高不应超过3.9m”。看来,《省施工图审查要点》中的内容与新《抗规》不一样。7、关于底框砖房结构的计算流程PKPM08版:采用“砌体结构”主页中的两个菜单---①“砌体结构辅助设计”、②“底框-抗震墙结构三维分析”。施工图采用---梁:“底框-抗震墙结构三维分析”中的⑧“底框梁施工图绘制”;柱:“底框-抗震墙结构三维分析”中的⑨“底框柱施工图绘制”;墙:PKPM系统中的---“结构”主菜单中的---“墙梁柱施工图”中的---“剪力墙施工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