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17940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信息技术下的教育创新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下的教育创新探讨 【摘要】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它不仅是对受教育者个人思想、心理素质和求生技能的培养,它还进一步提高社会富裕程度、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促使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与转化,教育创新将会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教育也只有不断创新,并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带来自身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育创新 工业社会初期,教育的目的是对社会成员进行职业与技术培训,以“储备性教育”占统治地位。然而“一朝学习,终身受益”的局面在现代信息社会已经难以适应生产与技术进步的要求。传统教育理念需要及时调
2、整和转变,以适应信息社会提出的挑战。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理念的转化 (一)由“灌输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转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性的信息革命深入各个领域,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一方面,信息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知识载体和媒介,这使得教师的知识显得有限,很多新的知识和信息是教师的知识储备里没有的,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促使教育理念发生转化,这使得教学的内涵得到了超越性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观念近几年在教育界已广泛传播,人们逐渐把教学过程理解和规定为引导过程。从另一方面看,教学的引导过程需要借助信息技术
3、支持才能得以实现。多媒体技术以提供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课堂学习环境来实现这一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师生的对话与交流,但由于场所、课堂教学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障碍。而信息技术却能够提供一种互动式的学习环境,实现协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现自主学习,并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交流。信息技术引入教育系统,既承接了传统教育方法的优势,如知识的递进式、系统性,又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了“灌输式”向“自主式”学习方向转变。 (二)由知识“传授本位”向“求知本位”转化 传统理论上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即传授知识,教化人们的美好心性。时至今日讲好一门课、获得
4、课堂的精彩就是一个好教师的衡量标准已经过时。现代学校教育中,人们把教师看成是“课程研制者”,教师在课程研制过程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具体说来,教师要制定具体的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选择教材,挑选教学参考资料,识别利用课程资源,确定进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积极主持或参与教学改革等等。教师除了在教学研究和课程研制上下功夫外,当代教育还在科学研究上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每一位教师都应秉承研究型学习的理念。教师要不断探索学科领域的新动向,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探索、发现、求知、求真。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并重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形成研究型的学术氛围。 (三)由“储备性教育”向“终身
5、教育”转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一种“储备性教育”。所谓“储备性教育”3,即人的教育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在受教育阶段,学习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在未来社会工作中得以发挥和运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在产品中的价值比例的提高,新知识的不断出现,使知识半衰期不断缩短。知识的快速更新必然促使教育模式由“储备性教育”向“终身教育”发生转变。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实施的成人教育仍然带有储备性教育的特点,参加成人教育的人员绝大多数是为了拿文凭,挣“学历资本”。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本”升值的社会意义不大。因此,终身教育不仅是学历教育,也是一种提高个人职业素质的基础技能教育,即在
6、不改变受教育者前期专业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适时的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工艺、新的手段与方法等,为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增进国家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教育。我国目前还缺少这种提高性的、增加“人力资本”的终身教育体制及教育机构,这也是新世纪教育理念改革的一个重点,以适应当前与今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 (四)由单一学校教育模式向多元化教育模式转化 在信息革命的今天,人们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更多的时间来满足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因此,教育必须从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走出来,向多元化方向转变。这种多元化教育模式更主要地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充分利用全国各高等
7、院校或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力量、技术力量和信息资源进行网络教学,这样可以保证每个需求者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这样既补充了信息社会对掌握新技术与新技能的需求和实现个人素质培养的要求,是一个一举多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及个人利益全面丰收的崭新的教育模式。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创新模式构想 (一)建构综合性的知识与能力体系 学校教育完成个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建构一个综合性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完成个人素质培养。学校教育改革要走出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体制,实现学生的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