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独立学院实现“独立”的战略理论基础.doc

试论独立学院实现“独立”的战略理论基础.doc

ID:14800320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试论独立学院实现“独立”的战略理论基础.doc_第1页
试论独立学院实现“独立”的战略理论基础.doc_第2页
试论独立学院实现“独立”的战略理论基础.doc_第3页
试论独立学院实现“独立”的战略理论基础.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独立学院实现“独立”的战略理论基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独立学院实现“独立”的战略理论基础  论文摘要:一些独立学院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摆脱母体的依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转设为民办高校。独立学院虽然实现管理体制上的独立,但随着高校生源的减少,独立后的独立学院要在高校竞争中生存,战略理论的指导必不可少。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独立;战略理论基础    独立学院作为普通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近几年发展迅速,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3月25日,我国独立学院数量为322所。一些办学较早的独立学院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特色等方面日臻成熟,2008年4月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

2、法》,更是明确了独立学院未来发展方向,2008年11月11日,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正式揭牌,在全国率先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随后又有一些独立学院相继独立。但法律上的独立并不意味着独立学院获得了真正的独立性。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将是内在的、本质的独立,即按照高等教育规律,独立学院以其内在的办学水平和较高的教育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  一、独立学院在过渡期发展现状  1.师资队伍水平有待加强  独立学院从开始的以母体学校聘请的教师为主的师资,经过几年的发展培养,已有自己独立的有一定教学水平的专职教师,但仍存在年轻教师比重较大,有些教师教学水平不太高,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等问题。一些

3、紧俏专业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青年教师一时还无法胜任。而在发展中,独立学院都认识到过分依赖兼职教师的弊端: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对学生的特点研究也不够。  2.专业建设特色不明显  创办以来,绝大多数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以母体学校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为基础,在学校发展的头几年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近几年发展看,需要很长时间去突破母体学校专业设置。加之独立学院之间开设的专业也有趋同,据统计全国322年独立学院中有75%开设了英语专业,71%开设了计算机科学技术,62%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管理系统、法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等热门专业的独

4、立学院也超过了40%。因此独立学院要实现独立,必须在“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情况下,去探索新的“人无我有”的专业。  3.办学基础设施投入不够  一些独立学院应具备的500亩土地面积不达标,或者实验室配套设施不完备,或有的设备老化更新不及时,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同时,相关的校园土地所有权和教学设施产权还需要过户到独立学院的名下。而这是独立学院评估合格的刚性条件。  4.过渡期的心理需要合理调适4  过渡期间,无论是投资方、母体学校还是独立学院自身、学生、家长、社会,都有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投资方能否及时将土地和资产过户给独立学院;母体学校每年少了学费20%的提成;独立学院

5、失去母体学校教学资源的依托和品牌效应的光环,有可能部分生源流失到高职高专;学生和家长对独立学院自身学位证书含金量的忐忑,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可能会出现“以证取人”的倾向。  二、独立学院遵循战略理论基础的必要性  1.独立学院办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高等教育有两条基本规律。一条是外部关系规律,即在高等教育的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地理等因素与高等教育相互作用的规律;一条是内部关系规律,即在高等教育内部,师生之间、领导干部和教师之间、各部门之间等等相互作用的规律;高等教育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独立学院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是深化高校办学机制与

6、模式改革的大胆尝试,有着灵活自主的办学机制。如果忽视了自身的规律,只是片面强调教育只要适应市场经济,只要有“商品意识”、“市场观念”就行,必定培养不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必须遵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2.独立学院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理论  公共经济学理论认为,教育产品属于公共产品和劳务,或准公共产品和劳务,而不是纯粹的私人产品和劳务。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总是要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参与社会大运行。  一方面,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能

7、产生积极作用。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在经济活动领域中成为一种生产要素,经受市场的挑选和检验,其能力、知识、道德素质在市场中反映的结果就形成高校之间的竞争力。就业好的声誉势必也为其招生增强了竞争力,反之,那些社会需求少就业难的专业将会减少或停止招生。市场规律对招生和就业的影响会迫使学校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社会生活和生产之需,并促使高校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