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泉隧道工程概况

ID:14795963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金泉隧道工程概况_第1页
金泉隧道工程概况_第2页
金泉隧道工程概况_第3页
金泉隧道工程概况_第4页
金泉隧道工程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泉隧道工程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泉隧道工程概况金泉隧道进口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金泉村1社,出口位于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西泉村3社。隧道进口位于一深切沟谷中间,附近均无公路到达,交通极为不便;隧道出口距离机耕道约600m,但该机耕道受綦江限制与对岸中断。路线左线起于K7+475~K10+635,进口端洞门形式为1:1削竹式洞门,路堑式明洞长15米,设计高程为228.57米;出口端洞门形式为1:1削竹式洞门,路堑式明洞长17米,设计高程为245.36米;右线YK7+500~YK10+610,进口端洞门形式为1:1削竹式洞门,路堑式明洞长20米,设计高程为228.91米;出口端洞门形式为1:1削竹式洞门,路堑式明

2、洞长12米,设计高程为246.01米;隧道左洞最大埋深211m,右洞最大埋深214m。本隧道采用双向掘进施工,施工中结合地下水的情况,设置集水井,并配备足够的抽水机械设备排除积水。隧道均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破碎带和软弱围岩地段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洞门、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暗挖段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施工方法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大小、衬砌类型、埋深、隧道长度、工期要求及环境制约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Ⅴ级围岩浅埋段以及洞身段上方有房屋或水塘等情

3、况时采用CD法开挖;较差V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V级围岩及洞口Ⅳ级浅埋段采用台阶法开挖,当上台阶掌子面稳定性差时可采用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普通IV级围岩采用一般台阶法开挖。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控制超挖和减小对围岩的扰动。隧道开挖以机械挖土为主、人工修挖为辅、硬岩时采取弱爆破法。2.2、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据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隧址区穿越地层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中统遂宁组(J2sn),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粉砂岩。第四系覆盖层为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滑坡堆积层(Q4del)、坡洪积层(Q4dl+pl)、坡残积层(Q4dl+el)、人工堆积层(Q4

4、me)。隧址区位于中峰寺向斜核部,中峰寺向斜轴部构造形迹为南北至北北西向,属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场区岩层产状隧道进口段65~95°∠5~10°,出口段265~275°∠8~12°,其中隧道出口段厚层砂岩产状有所变化,260~265°∠20~25°,向上翘起,呈透镜体状,隧道洞身段产状由两端至向斜核部逐步渐变为近水平。隧址区中风化岩体较完整,主要有2组裂隙,均属于走向剪节理:①组裂隙,其产状为170~200°∠78~85°,闭合~微张状,面平直,无充填,延伸1~5.0m,间距为1~3m,切割大于5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局部反倾至350~30°∠75~85°;②组裂隙,产

5、状为75~95°∠65~75°,闭合~微张状,面平直,无充填,延伸1~6.0m,间距为1~4m,切割1.5~6.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隧道进口发育两条冲沟并于YK7+415处汇合,呈“丫”型向西流入笋溪河内。其中,左侧冲沟为季节性冲沟,仅雨后存在坡面水流,其最大水流量约3100m3/d;右侧冲沟内有一定水量,水量较少,其补给源主要来源于上游漏滩水库及大气降雨,其最大水流量约为15000m3/d。出口段左侧发育一条冲沟为季节性冲沟,仅雨后存在坡面水流,地表水流向东汇集于綦江河内,其最大水流量约为2200m3/d。本区笋溪河属于綦江河支流,向北汇入綦江河后并最终汇入长江

6、,属于长江水系,綦江河水位183.92m,历史洪水位190.00m。2.3、隧道围岩分级金泉隧道左线围岩分级里程段落长度(m)围岩分级K7+475K7+51641ⅤK7+516K10+5203004ⅣK10+520K10+635115Ⅴ金泉隧道右线围岩分级里程段落长度(m)围岩分级YK7+500YK7+56262ⅤYK7+562YK10+4882926ⅣYK10+488YK10+610122Ⅴ金泉隧道左线地质复杂程度分级表里程分段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地质条件地质因素对施工的影响起始里程中止里程长度K7+475K7+51641简单围岩由侏罗系统中统隧宁组泥岩夹薄层粉砂岩、砂岩组成,岩

7、体多呈薄层状结构,产状平缓,岩层倾向洞内。围岩稳定性差,层间结合一般。岩体较破碎,浅埋,开挖后易松动掉块和坍塌K7+516K10+5203004简单围岩由侏罗系统中统隧宁组泥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砂岩组成,洞身段经过中峰寺向斜核部,该向斜宽缓,两翼产状平缓,未断层,岩体整体较完整。开挖时拱顶时有小掉块、落石,局部产生小塌方K10+520K10+635115简单围岩由侏罗系统中统隧宁组泥岩、砂岩组成,砂岩呈厚状~块状结构,裂隙发育,其延伸长,切割深;泥岩呈中~薄层状结构,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金泉隧道工程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泉隧道工程概况金泉隧道进口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金泉村1社,出口位于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西泉村3社。隧道进口位于一深切沟谷中间,附近均无公路到达,交通极为不便;隧道出口距离机耕道约600m,但该机耕道受綦江限制与对岸中断。路线左线起于K7+475~K10+635,进口端洞门形式为1:1削竹式洞门,路堑式明洞长15米,设计高程为228.57米;出口端洞门形式为1:1削竹式洞门,路堑式明洞长17米,设计高程为245.36米;右线YK7+500~YK10+610,进口端洞门形式为1:1削竹式洞门,路堑式明洞长20米,设计高程为228.91米;出口端洞门形式为1:1削竹式洞门,路堑式明

2、洞长12米,设计高程为246.01米;隧道左洞最大埋深211m,右洞最大埋深214m。本隧道采用双向掘进施工,施工中结合地下水的情况,设置集水井,并配备足够的抽水机械设备排除积水。隧道均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破碎带和软弱围岩地段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洞门、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暗挖段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施工方法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大小、衬砌类型、埋深、隧道长度、工期要求及环境制约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Ⅴ级围岩浅埋段以及洞身段上方有房屋或水塘等情

3、况时采用CD法开挖;较差V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V级围岩及洞口Ⅳ级浅埋段采用台阶法开挖,当上台阶掌子面稳定性差时可采用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普通IV级围岩采用一般台阶法开挖。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控制超挖和减小对围岩的扰动。隧道开挖以机械挖土为主、人工修挖为辅、硬岩时采取弱爆破法。2.2、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据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隧址区穿越地层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中统遂宁组(J2sn),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粉砂岩。第四系覆盖层为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滑坡堆积层(Q4del)、坡洪积层(Q4dl+pl)、坡残积层(Q4dl+el)、人工堆积层(Q4

4、me)。隧址区位于中峰寺向斜核部,中峰寺向斜轴部构造形迹为南北至北北西向,属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场区岩层产状隧道进口段65~95°∠5~10°,出口段265~275°∠8~12°,其中隧道出口段厚层砂岩产状有所变化,260~265°∠20~25°,向上翘起,呈透镜体状,隧道洞身段产状由两端至向斜核部逐步渐变为近水平。隧址区中风化岩体较完整,主要有2组裂隙,均属于走向剪节理:①组裂隙,其产状为170~200°∠78~85°,闭合~微张状,面平直,无充填,延伸1~5.0m,间距为1~3m,切割大于5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局部反倾至350~30°∠75~85°;②组裂隙,产

5、状为75~95°∠65~75°,闭合~微张状,面平直,无充填,延伸1~6.0m,间距为1~4m,切割1.5~6.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隧道进口发育两条冲沟并于YK7+415处汇合,呈“丫”型向西流入笋溪河内。其中,左侧冲沟为季节性冲沟,仅雨后存在坡面水流,其最大水流量约3100m3/d;右侧冲沟内有一定水量,水量较少,其补给源主要来源于上游漏滩水库及大气降雨,其最大水流量约为15000m3/d。出口段左侧发育一条冲沟为季节性冲沟,仅雨后存在坡面水流,地表水流向东汇集于綦江河内,其最大水流量约为2200m3/d。本区笋溪河属于綦江河支流,向北汇入綦江河后并最终汇入长江

6、,属于长江水系,綦江河水位183.92m,历史洪水位190.00m。2.3、隧道围岩分级金泉隧道左线围岩分级里程段落长度(m)围岩分级K7+475K7+51641ⅤK7+516K10+5203004ⅣK10+520K10+635115Ⅴ金泉隧道右线围岩分级里程段落长度(m)围岩分级YK7+500YK7+56262ⅤYK7+562YK10+4882926ⅣYK10+488YK10+610122Ⅴ金泉隧道左线地质复杂程度分级表里程分段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地质条件地质因素对施工的影响起始里程中止里程长度K7+475K7+51641简单围岩由侏罗系统中统隧宁组泥岩夹薄层粉砂岩、砂岩组成,岩

7、体多呈薄层状结构,产状平缓,岩层倾向洞内。围岩稳定性差,层间结合一般。岩体较破碎,浅埋,开挖后易松动掉块和坍塌K7+516K10+5203004简单围岩由侏罗系统中统隧宁组泥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砂岩组成,洞身段经过中峰寺向斜核部,该向斜宽缓,两翼产状平缓,未断层,岩体整体较完整。开挖时拱顶时有小掉块、落石,局部产生小塌方K10+520K10+635115简单围岩由侏罗系统中统隧宁组泥岩、砂岩组成,砂岩呈厚状~块状结构,裂隙发育,其延伸长,切割深;泥岩呈中~薄层状结构,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浅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