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76060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从制度变迁理论看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制度变迁理论看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 论文关键词: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安排意识形态区域经济差距 论文摘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在此坚实的基础上,要继续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进程,必须下大气力重点解决好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课题难题。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不争事实与关键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整体进程,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文章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
2、发展,整体经济实力得到极大增强,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甚至成了“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可以说,我国改革开放3O年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巨大成就,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客观地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区域经济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因此,解决好区域经济差距这一课题,在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今天,不仅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现状概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
3、,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要素禀赋、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总体而言,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明显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或经济区域的事实。通过对当前我国三大区域间经济增长率与人均GDP、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质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区域间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_区域间经济增长率与人均GDP差距过大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经过3O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GDP规模逐年快速扩大,截止2008年底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
4、主体。尽管如此,我国GDP的增长是极不平衡的。如长期以来,我国东部的经济增长率一直都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区域问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差距过大 在现实的生活中,工业化意味着经济发展,城市化则代表着社会进步。因此,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两条主旋律,缺一不可。从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已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中部地区的某些省区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而西部地区仍然处于工业化初期。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总体上而言,西部地区仍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
5、段,城市化水平仅为17.9,低于全国城市化水平1O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数量少,所占比重低;二是城市的等级序列、规模等级不完整,比例不协调。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的低下,一方面既是中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缓慢的反映,另一方面同时也是中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因此,实现中部崛起、实施西部大开发,缩短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现实差距,实现东、中、西部区域的协调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大力推进和全力加速中西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4 3.区域间产业结构质量相差较大 首先,对东、
6、中、西部的三次产业构成进行比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构成比例在东部为1O.66、48.44和4O.9O,在中部为17.9O、46.51和35.59,在西部为1923、42.18和38.6O。从总体上看,东部第一产业比重远比中西部小,说明东部工业化程度比西部高;中西部第一产业相差不大,都接近2O,说明中西部还是比较依赖第一产业;同时,中部主要是第三产业落后于东部,西部则主要是第二产业落后比较多。其次,对东、中、西部产业结构趋同程度进行比较。据测算,东、中、西部工业结构相似率为93.5,中西部结构相似率为97.9%。各区域经济产
7、业结构相似程度高,城市产业缺乏分工和优势互补的机制。产业结构趋同是重复建设的结果,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趋同化阻碍了地区优势的发挥,不利于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 二、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具有界定产权、规范交易、约束成本、激励效率等经济功能。它可以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其中正式制度一般是指由权力机构制定、公布并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法令或者政策。非正式制度一般是指由社会自发形成的习俗、习惯、惯例、道德伦理、意识形态或者由行业、团体自己制定和实施的自治规章、行业规范或宗教教义等。 制
8、度变迁的动因不会自动导致制度的成功变迁,而是需要主体予以落实。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促进制度变迁的主体力量可以区分为“行动上的第一集团”和“行动上的第二集团”两者,而根据充当第一行动集团经济主体角色的不同,可以把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