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49838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正丰子恺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还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脱,形式灵活多样,本文主要讲述丰子恺先生关于《渐》的故事,对于一篇哲理散文,教师意在引导学生感知“收缩有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进而懂得珍惜,学生收获的不只是案头之文章,更多的一种生命的体悟。在教师清丽自然的讲述中,勾勒出一份人性的关照,使得学生很容易通过文字的小径,接近文字主人蔚然深秀的清怀。 【关键词】丰子恺;散文;听课;析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诚意的感情和审美的
2、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发展”,语文课是实施审美教学的重要媒介,让“审美”走向文学作品教学是这节课的可贵之处。教学是围绕“用心感受作品,感受生活,表现生活”展开的,在文本的阅读之下,这应该是整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走进“作者” 通过对作者丰子恺的先生的介绍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从肖像入手,这位鹤发童颜的老先生,一生七十七岁,憧憬着“天下如同一家”。 ?师?丰子恺先生说,能够占据他的心灵的,只有“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经过刚才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他的信仰里有一种成分,那是…… ?生?佛家思
3、想。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漫画世界。多媒体展示丰子恺漫画作品――《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爸爸不在家的时候》等 [评]朱自清评说“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将诗的境界一鳞一爪的揭露出来,我们就像吃橄榄一样,老咂着那味”。朱光潜也说丰子恺的漫画“每一幅都有一点令人永远不忘的东西”。 学生可以体会到,这些作品里有儿童,有大人,有大自然,有谐趣,也有诗意,可见丰子恺先生追求的有儿童的真,人间的善,还有大自然的美,是“诗与画的结合”。他还被称为“随笔大师”,散文代表作品《缘缘堂随笔》,《车厢人生
4、》。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缘缘堂随笔》第一篇――《渐》。学生此时已经了解这位大师创作的立足点:儿童本位的赤子之心和佛家的守真守善。 二、走进“渐” 走进“渐”是指从题目入手,直接感知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内涵。 三、理解“渐” 过渡:一个字的题目最难理解,既然是文章的题目,和文章主旨的关系一定比较密切,那么,和“渐”字有关的句子应该是每一段的关键句。引导学生直接进入文本,一段一段找出关键句,归纳“渐”在文中的内涵。 [评]老师引导学生整合每一段的这些信息,给文章中的“渐”下一个定义。“渐”实际上是什么?我们先给它一个中心语――
5、变化,这种变化的特点是――极微极缓,它的本质是――时间。这样,“渐”就是以时间为基础的极微极缓的变化。 四、认识“渐” 一起解读出了文章里的“渐”。从刚才对各段的中心句的解读,我们知道文章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世间万物都在“渐”变,比如第五段举了时针为例,时针的移动虽然不容易觉察,但我们依然看得到它的移动,这是有形的“渐”。可是,时钟代表的是它背后的:时间。分析文中各段关于“渐”的例子,认识有形的“渐”和无形的“渐”。结论:一切事物的常态都是“渐”。 五、把握“渐” “渐”有有形的,还有无形的;我们还可以认识到,世间一切事物
6、的常态,都是“渐”变。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在生活中学着去把握“渐”,而渐的本质既然的时间,那么,把握“渐”,换一个说法,就是要把握时间! [评]课程设计和讲解扣准文本,通过知识的回溯,强化理解。从直接感知作品的形式切入,学生能够清晰深入的体会“渐”背后的抽象的人生变化,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可感可触,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悦耳、悦心、悦目”的感受,走进文本,使教学的阅读目的融合与审美欣赏之中。 六、走出“渐” 走出“渐”的目的在于深入探究作品的意蕴美和人生启示,学到这里,课文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丰子恺先生还有话要说,老师
7、继续创设问题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1.探讨:一切都可以“渐”吗? 2.探究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 (品读倒数第二段,探讨作者的评论;品读最后一段,探究“大人格”与“大人生”)。 实录:亲情!友情不会变! (师)我们会慢慢长大,我们的父母会慢慢变老,这都是有形的“渐”。可是,我们和父母之间感情是无形的啊,我们愿意它“渐”变吗? ?生?不愿意! ?师?即使变了,也应该越变越浓,越变越好啊。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不是都“渐”变“渐”好了呢?一起品读倒数第二段――(齐读) ?师?在这一段里,从文中旅客搭车的那一幕
8、,我们看到,毕竟还是有人在下车这件事上不跟随众人一起挤,这种人,作者说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生?明达之人。 ?师?百年的寿命,大家觉得长吗? ?师?可作者为什么说,“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