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原:转型社会与转型社会学

沈原:转型社会与转型社会学

ID:14731713

大小:4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30

沈原:转型社会与转型社会学_第1页
沈原:转型社会与转型社会学_第2页
沈原:转型社会与转型社会学_第3页
沈原:转型社会与转型社会学_第4页
沈原:转型社会与转型社会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沈原:转型社会与转型社会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沈原:转型社会与转型社会学沈原:转型社会与转型社会学.txt6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沈原:转型社会与转型社会学*本文是沈原先生2007年出版的《市场、阶级与社会: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一书的绪论部分。这里收录的十篇文章,是我从1998年以来陆续写下的。虽说时间拖得很长,但还是可以看出,全部文章都是围绕着三个主题展开:一是“市场”,二是“阶级”,三是“社会”。因此,本书的标题,也就定为《市场、阶级与社会》。在我看来,这正是我国转型期所面临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宏大实践课题。当然,这三个主

2、题也是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所关心的对象。我在这里,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触及这三个课题。在我看来,它们构成转型社会学所亟待处理的三个关键议题。市场问题我们所从事的改革事业可以称之为“市场改革”或“市场取向的改革”,对于这一判断,时至今日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识。用国际社会学界通用的术语来说,这个改革就是指从“再分配”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我们所言说的“社会转型”,也是指基于经济体制的市场改革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等领域的变化。对于“社会转型”的概念,我们需要有一个比较严格的界定,而不能泛泛而论。既然当下的改革主要是市场改革,

3、而社会转型又主要由市场转型所引发,那么,对于什么是市场,如何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怎样把握市场与其他社会领域的交互作用,就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是以市场为中心而展开的。本书的第一篇文章题为《社会学的市场概念》,是在我未发表的博士论文部分内容基础上摘录而成的。这篇博士论文写成于1997年,题目是《新经济社会学的市场理论》,在国内当属较早地系统探讨和介绍新经济社会学的文献之一。在本书中,我把这篇论文中有关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市场概念章节挑拣出来,略加梳理,形成一章,力求揭示两个学科关于“市场”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突显社会学

4、市场概念的理论意涵和实践意义。按照著名经济社会学家理查德?斯维德博格(R.Swedberg)的描述,经济学的市场概念起先是具体的,包含着地域、买卖者的交往等因素。“边际革命”净化了市场概念,将之变成抽象的价格机制。这一变化的结果是增强了市场概念的分析能力而简化了其具体内容。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许多经济学的努力都是通过引入各式各样的因素,推动市场概念重返具体(Swedberg,1994)。与经济学相比较,社会学虽然对市场制度触及不多,但从古典时代起就已奠立了从自己学科的视角出发处理市场问题的理论基础:把市场理解为一定的社会结构。无论

5、是在“物与物交易关系”的背后看出“人与人社会关系”的马克思,还是强调人们的理解型的经济行动构造了市场的竞争关系与权力关系的韦伯,就实质而论,都是在单纯的交易关系、价格机制之外,看到了更多的社会要素,并且努力把这些要素与价格机制连接起来加以理解。到了近代社会学,波兰尼(K.Polanyi)首先提出了“嵌入性”概念,而后被格兰诺维特(M.Granovetter)系统地发展为“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纲领。按照这一纲领以及按照哈里森?怀特(H.White)等人的研究结果,市场制度是嵌入于社会结构之中的,它不仅有其社会性起源,而且其运作就本质而

6、言也是一个深受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作用的社会学过程。在这些社会学家看来,那种把社会关系当成“摩擦系数”而加以舍弃的经济学观点走得太远了,以至于经济学家手中的“纯净模型”(cleanmodel)难以把握日常生活现实。新经济社会学的市场研究不仅停留在概念的界定上,而且还进行了大量的田野研究。我在文章中引用的三个研究案例,分别是格兰诺维特对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博特(R.Burt)对市场竞争的研究,以及格兰诺维特和马克盖尔(McGaire)对美国电力市场之形成的研究。如果说,三项研究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他们都把社会结构的观点引入市场分析,

7、把市场概念构造得更为具体,更为真实,从而证实了格兰诺维特的宣言:在市场分析中不仅应当有社会学的一席之地,而且社会结构的观点在分析市场问题时还是必需的(格兰诺维特,2005/1985:315)。在这里,关于社会学的市场概念,我想补充两个基本论点。由于篇幅关系,这两个基本论点在文章本身中都没有涉及。第一个基本论点是,就是在新经济社会学学派内,同样是力求将“社会结构”的观点引入市场分析,但在走势上也有非常实质性的区别。实际上这里存在两条路线。一条是哈里森?怀特的路线。他的理论特点是为经济学的解释模型捆绑上社会学的“脚手架”(Swedber

8、g,1987)。这就是说,怀特不是想另起炉灶,而是设法利用社会结构变量的引入,改造或完善经济学的市场模型,使之更加逼近现实,更具有解释能力。在这个方面,我个人的看法是,怀特1981年的经典文章《市场是从哪里来的?》最为鲜明地体现出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