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2010-2011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北大附中2010-2011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ID:14713176

大小:4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北大附中2010-2011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_第1页
北大附中2010-2011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_第2页
北大附中2010-2011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_第3页
北大附中2010-2011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_第4页
北大附中2010-2011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大附中2010-2011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大附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一年级语文试卷2010.11同学们,这是你们升入中学后参加的第一次期中测验,它将检验你们这一段的学习情况。希望你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认真、冷静地完成试题,预祝你们取得好成绩!第一部分知识积累(3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①撷取②纠葛③穹隆④撺掇⑤归省⑥瑕疵⑦摒弃⑧秫秸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①xī动②bì益③hé家④积zǎn⑤木jī⑥mí散⑦zèng亮⑧juān刻3.辨别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①津津有味一视同人一鸣惊人指手划脚②道听途说威言耸听走头无路鸡毛蒜皮③鸦雀无声

2、眼花瞭乱可歌可泣扬常而去④记忆由新心旷神怡锱铢必较无动于忠4.按课文默写。(5分)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夜望月》王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王湾)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社戏》鲁迅)④《刻舟求剑》中对楚人的行为做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评论,发人深省。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表达出世事无常是自然常理的人

3、生感慨。5.名著阅读。(3分)《西游记》是我国明代作家___________(人名)写的一部古典神话小说。作品中的故事在我国早已是家喻户晓,人物形象也是鲜明生动而各具特色。其中最能表现孙悟空叛逆精神的情节是___________,而“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则表现出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6.在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与其它三项读音不一样的一项是(4分)①A处分B处变不惊C处置D处所②A强词夺理B强人所难C倔强D强迫③A露面B揭露C露水D露宿④A吓唬B恐吓C惊吓D吓人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2分)A.半明半昧(昏暗)小立

4、(站立)B.茅塞顿开(堵塞、闭塞)粗粝(糙米)C.白驹过隙(缝隙)安恬(安静)D.烟波浩淼(形容水大)诠释(详尽解释、阐明)8.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赤壁》一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他的作品有《樊川集》。B.《幼时记趣》的作者是清代的沈复,他在文中主要记叙了自己幼时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趣事。C.约翰尼斯·延森是丹麦小说家、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D.《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在作品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图画。9.对下面画线词语词性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北大为我展示

5、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适,渴望创造,①②③④⑤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⑥⑦⑧A.①动词②名词③名词④动词⑤动词⑥量词⑦形容词⑧动词B.①动词②代词③代词④动词⑤名词⑥量词⑦形容词⑧名词C.①动词②代词③代词④动词⑤动词⑥量词⑦形容词⑧动词D.①动词②名词③名词④动词⑤动词⑥量词⑦动词⑧名词第二部分语言运用(4分)10.邻居王阿姨家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右边。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2分)答:1

6、1.下面是一则故事,如果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其所说明的道理。(2分)我国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少时念私塾时,先生给他将《孟子》的“虽褐宽博”,解释“褐,就是穷人穿的衣服。宽博,即又肥又长”,李渔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是穷人的衣服,应作得短瘦一点,可省布料啊。他向先生提问,先生答不出,只说是自己的先生也是这样讲的。带着这个问题,李渔到孟子说的穿褐衣的地方,请教了当地百姓,才知奥秘。原来,由于穷人生活苦,每人只做一件衣服,白天穿,晚上盖,不大一些难以遮全身,这次才有了“虽褐宽博”的说法。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第三部分阅读理解(26分)文言文阅读(10分)(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日:“宁信度,无自信也。”(二)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欺哄)云:“不见。”默然大喜。赍(jī,怀着;抱着)叶入市,

8、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