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04543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语文组教学比武活动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埠河镇语文组教学比武活动总结为交流和展示我镇教学教研成果,促进广大教师积极研究课堂教学,努力提高个人素养,特举办了本次教学比武活动。作为语文评委组的一员,两天来,面对精彩不断的比赛,我既为踊跃参赛的中年教师的热情所感动,亦为青年教师的激情所振奋。现就本次比赛的得失总结如下,和各位教师共勉。本次比赛中的亮点:1、各位教师的良好素质,驾驭课堂的能力得以展示。老师们标准的普通话,准确流利的表达,亲切的教态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们对于课堂中随机生成的问题表现出来一定的应变机智。如复合小学的谢丽教师本来已经准备好了精美的课件用以辅助教学,但在课前几分钟突发状况导
2、致课件无法正常使用。她不急不躁,仍用轻松的表情,亲切的教态,流畅的教程按时圆满地完成上课任务。还有雷洲小学的陈爱民老师在教学进程中,当学生缺乏生活感悟说不出鹅的叫声时,他马上联系生活实际想到学生们熟知的鸭的叫声,再通过“嚣”字指导学生感知鹅的叫声之厉。2、善于巧妙导入课堂,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的导入方式百花齐放,风格各异。如陈爱民老师由单元导读而导入课堂教学,王小芳老师由课题质疑而导入,郑利华老师则以一首优美的小提琴曲将大家引进课文。杜梅甫老师将复习字词形象地比喻成取得参加比赛的通行证,符合低年级段学生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才有助于
3、打造高效的课堂。3、在关注文章内容的同时,重视文章写法的指导。教师们授课不再只是关注语文教材的内容(即课文写了什么),在分析课文情节,认识人物或描写对象特点的同时,还注重内容的表现方法,表达形式。如陈爱民老师执教的《白鹅》中,在找出表现白鹅形象的关键词“高傲”后,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明褒暗贬的写法。在描写“鹅”的步态时,用“鸭”与“鹅”的步态对比描写,生动有趣,体现了鹅的步态从容自如。1、阅读教学注重感悟朗读,以读促悟,以悟促情。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崔峦教授指出:“语文是母语的教学,必须凸现它的语文味和文学味。”告诉我们朗读感悟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次参赛的三堂语文
4、课陈丽老师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王小芳老师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郑利华老师的《唯一的听众》中,教师们都能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反复品读,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情感,真正做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两者相辅相承。2、找准课堂推进的抓手,用有效的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如王小芳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以“凋零、含苞、绽放”三个词,让学生们体会到小钱病情的危重;从“十万人”、“辗转”中感受到寻找骨髓的不易;从“沉着、突如其来、一次又一次”中感悟李博士博大的爱心;从“连夜、奔波”中获知李博士工作的辛苦。郑利华老师的《唯一的听众》引领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感受“我”对
5、于练琴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紧抓住课文中分别描写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平静眼神的三个句子,体会看似平静却蕴含着对青年的无限鼓励和关爱,正是因为老妇人的鼓励引领“我”走向成功。3、充满人文关怀,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交流反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能进行及时的评价。在教学中,能对学生进行爱自然、爱动物、爱同胞的思想浸润,帮助学生建立和谐观念。如陈爱民老师利用一个繁写的“鹅”的演变,让学生知道人与动物是平等相处的;陈丽老师在教学进程中始终让学生感悟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神圣不可破坏的;王小芳老师不仅让孩子们感悟台湾同胞的爱心;还让孩子们知道大陆同胞在地
6、震后同样给予台湾同胞无私援助,大陆、台湾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郑利华老师由字入词、入句、入段,带领学生步步深入品读,体会字、词中蕴含的感情。熊昌桃老师在《放风筝》一课中,引领学生感悟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由此领会和文中主人公一样快乐的心情。4、注重资源的有效开发,拓宽教学现场。大部分教师十分重视资源的开发、利用,努力构建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如课前的查阅资料,学习进程的相关知识拓展及背景介绍,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这是一次教育新思想的碰撞,这是一次教学新方法的角逐,各位教师的课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展示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体现了我镇语文组教师理念先进,素质优良,
7、刻苦钻研,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在这七节课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方面,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1、部分问题的设计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课堂提问应当明确,具有思考价值才能有利促进课堂教学。有的教师提问“这是你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吗?”“大家感受到了吗?”“大家觉得是这样吗?”等问题就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2、课堂评价形式单一,缺少机智、富有感染力的评价。课堂评价仅仅只是老师对学生,没有发挥学生的互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仅仅只是“说得好”,“读得好”,对于“好”没有做具体的语言阐述。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具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