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公益募捐立法的回顾与反思

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公益募捐立法的回顾与反思

ID:14690869

大小:4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30

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公益募捐立法的回顾与反思_第1页
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公益募捐立法的回顾与反思_第2页
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公益募捐立法的回顾与反思_第3页
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公益募捐立法的回顾与反思_第4页
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公益募捐立法的回顾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公益募捐立法的回顾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公益募捐立法的回顾与反思f社团史话【文章编号】1674—1323(2011)~1O-0054—04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公益募捐立法的回顾与反思李永军,杨道波【摘要】辛亥革命以来公益募捐立法百年发展史可以分为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两个基本阶段前一阶段公益募捐立法已经有了初步发展,并呈现出基础性和过渡性特点后一阶段可分为衰退,停滞,复兴和茁壮四个时期虽然改革开放前公益募捐立法一度衰退和停滞,但是其思想基础未能磨灭,改革开放后,公益募捐立法呈加速发展态势,有诸多亮点特别在新世纪国家和地方相关立法竞相发展.今后公益募捐立法变革必须坚持法律内涵由公益捐赠向公益募捐,由重

2、实体向实体与程序并重的转变的思路,建立科学的立法体例,在监管模式,主体资格等方面实现突破【关键词]辛亥革命;公益募捐;公益募捐立法;变革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公益募捐的历史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命运一样跌宕起伏.特别自1949年以后海峡两岸法制沿不同路径发展,公益募捐立法呈现出相异的风貌.不过,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相同等原因,两岸公益募捐立法有趋同的态势.限于篇幅,本文对于1949年后我国公益募捐立法的回顾与反思主要着眼于我国大陆地区.就大陆地区而言,公益募捐立法大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衰退期,一九五八年到改革开放前的停滞期,八十年代到世纪末的复兴期和新世纪以来的茁壮期,呈现出阶段性,反

3、复性,后发性等特征.尽管在一定历史时期公益募捐法制处于衰退和停滞状态,受历史环境影响,放慢和停下了前进脚步,但是公益募捐立法的总趋势是不断丰富与完善,特别在改革开放以后区公益募捐立法异彩纷呈.值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有必要静心回顾和反思我国公益募捐立法,并在基础上描绘我国公益募捐立法的蓝图.一,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公益募捐立法之回顾(~)新中国成立前公益募捐立法简况辛亥革命以后的公益募捐立法是在晚清法制改革的基础上和新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民国各届政府制定或发布的各层级与公益募捐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众多.根据笔者统计,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曾颁布6项涉及公益慈善事业的法律,1927年南京国民政

4、府建立到1949年制定和颁布的公益慈善法律大约有2O项.有关公益募捐主体的法律法规有规范会馆的法令,《中国红十字会条例》(1914年)及其实施细则(1915年),《工商同业公会规则》(1918年),《工商同业公会规则施行办法》(1918年),《工商同业公会法》(1928年),《商业同业公会法》,《工业同业公会法》,《输出业同业同业公会法》和等.等.会馆和救济院是传统公益募捐主体的历史延续,其公益募捐行为在民国时期做到了有法可依.《中国红十字会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红十字会的各项事业,会员,议会,职员,资产,奖励以及惩罚均做出了详细规定,为诞生不久的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及时提供了法

5、律保障.根据上述工商同业公会相关法律,其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发动公益募捐.涉及公益募捐监督,约束的法律规范主要有《办赈犯罪惩治条例》(1920年),《管理各地私立慈善机关规则》(1928年),《监督慈善团体法》(1929年),《社会救济法》(1943)等.《办赈犯罪惩治条例》对于办赈过程中营私舞弊,侵吞募捐款项的犯罪行为规定了惩治措施.[作者简介】李永军,男,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经济法学与社会组织法学;杨道波,男,法学博士,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经济法,社会法与社会组织法.54f社团管理研究《管理各地私立慈

6、善机关规则》要求各私立慈善机关募捐须经过事先呈主管部门核;隹,并规定各地方私立慈善机关应将机关名称,所定地址,所办事业,财产状况,现任职员姓名,履历详细造册呈报主管机关查核,转报内政部备案,但该法律位阶太低.《监督慈善团体法》规定,热心公益慷慨捐助者是成为慈善团体发起人的重要条件.《社会救济法》规定,原则上各社会团体和个人均可举办慈善救济设施,但必须经过主管部门许可,接受其检查和指导.民国政府还推出了大量褒奖公益捐赠的法律规范,如《捐资兴学褒奖条例》(1913年),《慈惠章给予令》(1921年)及其实施细则.《捐资兴学褒奖条例》规定,"人民以私财创立学校或捐入学校,准由地方长

7、官开列事实,呈请褒奖.其以私财创办或捐助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宣讲所诸有关教育事业者,准照前项办理."对捐资者的褒奖,按其捐赠数额分别给予不同等级的金质,银质褒章或匾额.这是民国政府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捐资者的捐赠行为.以后十年,教育部又依实施情况三次修订,完善该条例.【1】p41《慈惠章给予令》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凡合于捐募赈款,办理公益与慈善事业的妇女,分别等次,授予慈惠章.另外,《各地方救济院规则》(1928年)第八章也规定有对捐助者的奖励事宜.(二)新中国成立后公益募捐立法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