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

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

ID:14686841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_第1页
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_第2页
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_第3页
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必然性[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l(A)一0039—0l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生活中处处能用到语文,即使说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也不为过,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该突出生活性.然而,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空间极为狭小,甚至有脱离生活的现象,本文中,笔者将就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美国着名教育学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这三个命题是紧密相连

2、的,其中,"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是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性地把杜威的观点和中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和杜威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把教育看做一个生长发展的过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建设意义.而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一,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其一,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生活化.语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纵向联系来看,我们的历史是以语文作为载体的,我们只有借助对语言文字的解读,才能还原那逝去的真实;从横向联系来看,我们的131常生活也离不开语文;再从语文学科的内部联系来看,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某些意义需要我们的生活经验才能感知.如,对语感敏锐的人来说,"赤"不仅解为"红色";"夜"不仅解为"昼"的反面;"田园"不仅解为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仅解为春天的雨;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而缺乏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的人,是不

4、可能领会隐藏在文字里的深刻含义的.所以说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其二,语文学习的反复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语言是语文学习的田{I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和练习.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只有通过正确模仿和反复实践才能养成".因此,学习语言必须通过不断的听,说,读,写,在运用的过程中获得.假如切断生活的线索,使语言学习变成纯粹的符号识记和单纯的思维训练,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还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

5、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学要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找到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经验基础.其三,语文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可见,语言文字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它表达的内容——思想.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它自身就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假如语文离开社会这个载体,那么,它的思想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比如写作文,一旦失去社会生活这个载体,就算作文的结构再严谨,语言再通顺,还是会显得平淡无味,原因就在于文章缺乏思想性.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社会生活对精神世界的激发作

6、用,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铺设坚实的生活基础和情感基础.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语文学习的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紧密相连,二是语言的学习必须借助特定的生活情境,三是语青学习的实践性.这三个基本规律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语文教学只有联系现实生活,才能获得源头活水,变得生机勃勃.仅就语言学习而育,我们知道,语言系统相对于社会生活是一个静止的,封闭的系统,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必然会促使语言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如,目前我们使用的一些外来词汇:作秀,酷,卡拉OK

7、等,在过去的语言系统中是没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才不会脱离生活成为"空中楼阁".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向学生灌输知识当做目的,重讲轻练,使语文教学脱离了生活的土壤,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编辑:沈丽琼口周晓玲!:墨塑坐!圄氇:4谈话丈教学生话化的必然性一永昌县教育局教研室,甘肃永昌8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