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683311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策略 【关键字】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思维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2A- 0082-02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不但有利于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体会,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运用一题多变,突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 思维定势容易形成误导,要从根本上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必须从不同角度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题组进行教学,选取的题型一般为基
2、本题与变式题整体出现,使学生不会因为结构的定型化而产生思维定势,有利于相关知识的纵向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比如,教学解决问题时,笔者会先出示一道基本类型题,学生掌握后适当变换题目的条件或改变叙述方式,形成一组题目,通过比较分析,体现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时,笔者出示下列一组题: 1.一根绳子长15米,截去,截去多少米? 2.一根绳子长15米,截去,还剩多少米? 3.一根绳子长15米,截去米,还剩多少米? 4.一根绳子长15米,截去后又截去米,还剩多少米? 引导学生比较这四道题的异同,第1题和第2题所给的条件相同,所求的
3、问题不同;第2题和第3题已知的条件不同,使学生明确“截去”和“截去米”的本质是不同的;而第4题则是在第2、3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别和理解“截去”和“截去米”各自的含义。通过比较,揭示其共性,突出其差异,有利于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防止绝对化地把条件或问题看死。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不拘常规,不生搬硬套,加速思维的优化,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灵活使用教材,通过扩展教材内容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积极性。如,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2页第4题的第(2)题: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比鸭少,养了多少只鸭?学
4、生解答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发散。 1.改“鹅的只数比鸭少”为: (1)鹅的只数比鸭多; (2)鸭的只数比鹅少; (3)鸭的只数比鹅多; (4)养的鹅的只数的是鸭的。 2.改问题“养了多少只鸭”为: (1)养鸭的只数比鹅多多少只? (2)养鹅的只数比鸭少多少只? (3)养鹅和鸭的只数一共多少只? (4)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5)养的鸭是鹅的几分之几? (6)养的鹅是鹅鸭总数的几分之几? (7)养的鸭是鹅鸭总数的几分之几? 通过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发散,帮助学生分析比较,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使易混、模糊的知识点明朗化,学生理清了
5、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就能加深理解,加深记忆。通过这样的变换比较,及时让学生分析共性、寻找差异,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学生不但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较好地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运用一题多解,拓宽思路,培养求异思维 在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习题,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用多种思路去思考,对于发展思维、提高解题技巧和能力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计算×86。学生往往都按部就班地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计算比较繁难,容易出差错。练习后,笔者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观察数字间有何特点,是否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学生通过广泛
6、讨论后,得出如下两种解法笔者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选择优解,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一般的算法,又掌握了计算技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决问题中一题多解的训练,即求异思维训练主要是根据归纳、类比、探索性的论证,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大胆想象,力求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全方位地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争论,要求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谋求多种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能力。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期末复习中,笔者出了一道题:“一段路200米,一修路队2天修了这段路的,还要几天才能修完?”笔者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看谁的解法最多、最简捷。然后再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7、,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得出了如下十种解法。 (一)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算式 然后,笔者把学生的各种解法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分析、讨论、归纳,哪一种解法更合理,更简捷。大家互相受到启发后,思维更加活跃,纷纷提出新的解法(说理略)。 …… 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中。在肯定了学生这些解题思路都对、列式正确的同时,再让他们选择优解。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再通过教师的点拨、评讲,开阔了思路,从多种不同的思路中选择优解,然后围绕为什么是“优解”,再次激发学生思考讨论。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