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670304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9
《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摘要]学校是学习体育锻炼方法最重要的场所,学校体育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否成为一名健康公民,学生时期掌握的体育技能,养成的体育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关键词]体质健康体育锻炼课程改革终身体育2006年年底,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对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其中包括初中生毕业升学时体育考试成绩要按一定比例记入“中考”总分;在高中毕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等。自此,“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可能将不再
2、被重点大学录取。据最新的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们青少年的体质呈持续下降趋势。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季克异处长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状况有喜有忧,喜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青少年身高有所增长,多发病与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忧的是身体素质的一些指标持续下降,突出表现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我在灯明寺中学工作了十几年,感受到经济浪潮带给学校的巨大变化与生命力,感觉到学生身高长了,思想更活跃自主了,但身体素质下降,健康状况堪忧,很多老师颇有同感。学校虽然在培养体育专业生和竞技体育上成绩有些突破,但学生健康状况下降了,体育老师感到更茫然:体育课怎
3、么上?上哪些内容才是同学们喜欢的?本人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是什么呢?1、由于升学的激烈竞争,“每天锻炼一小时”是梦想。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因为这,家长、学校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社会对教学质量的片面理解也对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及一些学校本身存在着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更是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造成学生体质下降。不少中小学的体育课常常被其他课程挤占,许多孩子被作业压得没空锻炼。2、体育锻炼给安全让道。3、学
4、校体育设施匮乏,体育场地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4、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的同时,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体育活动的强度也不够。体育课上,天气稍热不愿意动,天气稍冷便不出来,以各种理由请假。5、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宣传力度相对不够,营养知识相对缺乏,饮食结构相对不够合理,卫生保健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6、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由于网吧的不规范管理,许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地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已经成为学生近视发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7、在“
5、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师对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和认识不够,教法单一、陈旧,缺乏创新精神,难以调动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显然,2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很多,家长有责任,体育教师有责任,社会有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更有责任。因此,我们不能笼而统之地说该由谁负责。但也不能因为大家都有责任,就可以谁也不负责任,而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分清责任的主次。对问题的建议1、学校要加强组织力量,积极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高度重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贯彻力度,体育教师应利用每
6、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在室内课组织学生学习。2、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树立体育健康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为了获得健康体质与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干预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自觉行动,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观念。3、体育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对待每一堂课,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学生青春的火焰,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在教学内容上,本着新课程标准的“开放”与“放开”的精神,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可行性、地方性和趣味性。不要回避趣味性原则是体育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之一。教学内容应完成新课程标准提
7、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所选的内容应是健康的,有意义的,文明的,有锻炼价值的,还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和地方特色的优育运动项目,有效地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教学组织注意分模块式教学,分男女教学,注意对兴趣的引导与培养,每期搞好激励性的和过程性的评价,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4、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购买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5、家、校减压,还学生一个好的学习与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