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658696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9
《如何增强国家认同感和“道路自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增强国家认同感和“道路自信” 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家认同感指的是一个公民对自己国家的认知和情感评价,其中包括对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族群、历史等内容的认知。一个人只有对这个国家有正确的认知,才能知道自己归属于这个国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轨迹,包括不同的文明演变、历史文化传统和不同的发展道路(模式)。从文明演变的角度看,中国文明始终没有中断(台湾知名历史评论家公孙策语),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正如公孙策先生所说,原来欧
2、洲文明的几次演变,动力都来自于中国。今天的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所决定的。增强道路自信,才能让中华文明更加辉煌灿烂,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这是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价值所在。要认同自己的国家,首先就要认识自己的国家,俗话说“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历史与社会课程包含了历史、地理、社会等许多人文学科的内容,理应发挥其教育功能。章太炎说:“不读史者,则无从爱国。”这充分说明历史知识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仅从中国古代科技史来看,
3、英国学者李约瑟说,中国古代科技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明达200项以上,其中有20项成就领先于世界10个世纪以上。到了近代(1840年以后),中国遭受外国列强侵略,中国人民掀起了无数次反抗侵略的战争,书写出无数的爱国主义篇章。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以后),中国人民更是爱国热情喷发,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之中。历史上的许多人和事,包括外国的,都是绝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同样,地理学科的知识也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国家认同感的极好材料。 坚定“道路自信”,即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和现实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近现代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道路,无论是君
4、主立宪制还是共和国制,其实践的结果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的道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改革、革命运动都没有能够挽救中华民族于危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现实国情看,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从世界范围看,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和国情不同,各国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也不尽相同。这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也都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坚定“道路
5、自信”,不妄自菲薄、迷信他人,当然也要提醒学生不能盲目自信、故步自封。 增强国家认同感和“道路自信”,之所以成为教学关键问题,也是由教学实际所决定的。互联网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球流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影响我们的青少年。而青少年又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特别容易追“新”,这导致很多人难辨真伪,迷茫无措,甚至崇洋媚外,拜金崇钱,人生观、世界观发生扭曲。从这个角度看,增强国家认同感和道路自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
6、情。”这种感情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一)方案一:从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认知自己国家的渊源 1.呈现《亚非文明的发源地》图 教师呈现《亚非文明的发源地》图,并要求学生:(1)找出四大人类文明发源地及其共同的地域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3)探寻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诞生在世界不同地域,国家的形成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同时,引导学生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通过读图、讨论、交流
7、,学生很容易发现下列几点:(1)古代埃及、印度、巴比伦和中国是人类文明四大发源地,其共同的地域特征是发祥在大河流域,所以也被称为大河文明。(2)文字、阶级、城市、国家的形成都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3)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原始人类遗址、华夏祖先的传说,构成了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内容。 2.学习先秦历史,让学生认识到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学生的学习活动:(1)画出年代尺表示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时期。(2)读图,知道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区域变化。(3)讨论:这一时期的哪些历史事件、思想文化成就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有影响?请举例
8、说明。 【设计意图】历史与社会课程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