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假释制度两极化改革构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假释制度两极化改革构想第1期2009年2月篮法论ZhengFaLunCongNo.1Feb.10,2009【文章编号】1002—6274(2009)0l—087—04我国假释制度两极化改革构想张亚平(河南大学现代法制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内容摘要】在两极化刑事政策导向下,西方国家的假释制度朝着严厉与宽缓两个方向发展.在严厉方面表现为选择性无害化的提出,三振出局法的出台以及实际刑运动的兴起等;在宽缓方面主要表现为中间制裁和强制假释.我国应当借鉴西方国家两极化的假释制度,坚持对严重暴力性犯罪假释的限制,同时放宽轻微犯罪
2、的假释条件,并创建多元假释制度.【关键词】假释两极化改革【中图分类号]DF613【文献标识码】A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刑事政策呈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两极化刑事政策导向下,其假释制度也同时朝着严厉和宽缓两个方向发展.我国提出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西方国家两极化的刑事政策基本精神有颇多相似之处,西方国家假释制度两极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假释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一,西方国家假释制度的两极化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教育刑理论典型表现的假释制度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开始出现退缩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暴力犯罪频生,社
3、会秩序堪忧,进而导致人们对教育刑理论产生怀疑.人们普遍认为,将犯罪人提前释放不仅无助于对其教育矫正,而且还容易破坏处罚的公正.这样,欧美等国纷纷废除假释,或者严格限制假释的适用条件.然而,监狱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所导致的犯人无所事事,交叉感染等问题,又促使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更加现实的对策,将一大部分犯罪人提前释放.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欧美等国对假释制度的态度逐渐走向明朗:对危害严重的犯罪和危险性大的犯罪人,不用假释或者严格限制假释的适用条件;对于轻微的犯罪以及危险性不大的犯罪人,则倾向于将其提前释放.与两极化刑事政策相适应,假
4、释制度实际上也朝着两极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状况在美国表现尤为明显,本文将重点描述美国假释制度的两极化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假释制度的改革提供启示及借鉴.(一)假释制度的严格化趋势1.选择性无害化的提出为了实现对严重犯罪人的严厉政策,选择性无害化(有选择地剥夺犯罪能力)措施被提出并且很快受到青睐.无害化是指对于不能矫正或者矫正困难的犯罪人,长期监禁以使其不能再危害社会的措施;而所谓选择性无害化,是指从全体已进入刑事司法体系之犯罪人中,选择性区别出"危险性犯罪人群",而长期化予以监禁的政策.[1美国近代提出对犯罪人进行分类,有选择地进行
5、无害化的是格林伍德(PeterGreenwood).在对常习性重罪犯罪人(慢性习惯犯)的研究中,格林伍德等人发现,由于这些人的经历以及周围的环境因素,导致他们天然地倾向于犯罪,普通的矫正措施对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效果,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效果,国家与其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做这些徒劳无益的工作,还不如直接将这些人长期监禁,以保护社会的安全.2.三振出局法的出台三振出局(Threestrikesandyouareout)是棒球比赛中的术语,意思是投球手投出三个好球,而击球手未击倒,即将被淘汰出局.在应对犯罪的政策措施方作者简介:张亚平
6、(1973一),男,河南固始人,法学博士,河南大学现代法制研究所研究人员,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刑法学,刑事政策学.88政法论丛2009丘面,振出局是指对于有前科而又犯重罪者所采取的一种刑事制裁措施,在第三次犯重罪时,将可能被判处25年有期徒刑到终身监禁,并且不得假释.为了应对严重暴力犯罪,美国联邦政府克林顿总统于1994年9月16日签署了《暴力犯罪控制与执行法》(ViolentCrimeandLawEnforcementAct).该法规定,对以前已二次触犯严重犯罪的重罪犯,或以前曾犯一次以上严重犯罪之暴力重罪犯,
7、或一次以上严重犯罪之烟毒犯,当他再犯一次之暴力犯罪重罪时,将被处终生监禁且不得假释.Ⅲ2由于该法对严重暴力犯罪的处理类似棒球比赛中的三振出局,所以一般将该法称为二振出局法.除了联邦政府外,美国还有三十多个州采用该法案,甚至有些州采用更为严格的措施来抗制暴力犯罪,例如在佐治亚州,只要两振就可以出局;而在加州,甚至把非暴力犯罪也包括在内J.3.实际刑运动的兴起随着人们对医疗模式失望情绪的增加,强硬的刑事政策抬头并且受到欢迎.人们普遍认为,对于受刑人小能过于随意地释放,而要其实质性地服完一定比例的法院最初量定的刑罚.这样,实际刑(tr
8、uth—in—sentencing,也有译为量刑确定性,核实判决,量刑之真实等)运动便应运而生.1984年,华盛顿州首先实施1r实际刑,随后美国各州纷纷加入这一行列.1994年美国的《暴力犯罪控制与执行法》也规定了实际刑,实际刑运动强调罪犯实际上在监狱服刑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