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81826
大小:13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9
《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创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创新研究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创新研究罗一新[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筹)52商管理系,长沙410205][摘要]安全预警制度缺失、财务制度安排不合理、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和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制度脆弱是导致我国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为改善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形成长久的安全机制,制度创新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指出了目前我国企业应集中于安全预警制度创新、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制度创新、财务制度创新和监督激励相容制度创新,其中,监督激励相容制度创新尤为重要。[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理性选择;制度创新一[中图分类号]X92[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009—1742(2008)02一OO46—041前言2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安排及其现代工业文明在给人们带来效率和舒适的同主要缺陷时,也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负面影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社会生活中事故与灾难的频繁发生。国家经贸委等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所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则接近2000亿元。17><3益频发的安全事故已成为我国职工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从近年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平均统计数据看,我国每天各类事故造成<300人丧生,每年的经济损失相当
3、于两个三峡工程的投资。从行业对比看,第一类危险行业是矿业和建筑业,其次是化工、电力、石油等行业,机械、电子等行业属于第三类危险行业。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人们越来越难以解释,全国各行各业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的同时,为什么发生在各地的安全事故依然此起彼伏?究竟是什么因素被忽略了?笔者认为,我国安全管理制度上存在的缺陷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从安全管理制度创新的视角,推进安全管理制度与生产活动的相互匹配,以改善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形成长久的安全机制。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细胞,因而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是从宏观上改善我国安全生产
4、管理现状、形成长久安全机制的主体和基础。当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这是一种以企业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安全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往往是从各企业(或人)的自身经验中归纳出一些方法、原则进行管理,故称为“经验管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企业往往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放在生产和追求经济效益上,而把安全工作放在次要位置。笔者以为,在我国安全生产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制度缺陷。1)安全预警及应急准备避险制度缺失。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由于缺乏安全预警避险制度,使得我国企业主动抗安全事故的能力脆弱,绝大多数企业只能被动地采取“事
5、后处理”的办法加以补救;--是由于企业缺乏事故应急准备制度和相关程序,使得企业员工在面对安全事故时缺乏理智而显得惊慌失措,从而延误了逃生的宝贵时间。两者综合的结果是,发生了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加重了事故的损失。[收稿日期]2OO6—12一l8;修回日期2OO7—0<3—26[作者简介]罗一新(1952一),男,湖南武冈市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筹)教授46中国工程科学维普资讯//.cqvip4>>2)预防事故的财务制度安排不合理。安全经济学认为,预防性的“投入生产比”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生产比”。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的
6、关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本应成为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对于安全的预防性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3.<3%的比重。其结果是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企业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能力。<3)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制度流于形式uJ。目前,我国从事各种工业生产的农民工已高达1亿人,远远高于4500万人的城镇职工。尤其是在矿业、建筑等高危险行业,农民工所占的比例更高。这些农民工文化程度低、危机意识薄弱,本应加强岗前和在岗的安全意识培训,然而,大多数企业只顾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犹如蜻蜓点水般地走过场,流于形式,于是因违反安全规程而发生
7、安全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4)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制度脆弱。这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就企业内部而言,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施行“群众监督”的。然而,在群众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之间发生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博弈中,作为监督者的群众却处于不利地位,因为经营管理者掌握着群众的“生杀大权”,并且对监督工作缺乏激励机制,使监督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即监督的成本由监督者承担,而监督的成果却由企业全员分享。因此,企业一旦出现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经营活动,处于纯粹“经济人”的地位,群众是不愿意监督的。另一方面,来自企业外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