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59080
大小:2.57 MB
页数:114页
时间:2018-07-29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南京地铁一号线岔路口车站主体结构设计年级:2008学号:2008姓名:专业:土木工程指导教师:2012年6月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铁道工程年级2008级姓名题目南京地铁一号线岔路口车站主体结构设计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章)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章)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章)年月日毕业设计任务书班级08铁工本(隧道课程组)学生姓名学号发题日期:2012年2月27日完成日期:6月8日题目:南京地铁一号线岔路口站主体结构设计1、本设计的目的、意义(1)通过本设计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地铁
2、车站主体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的选择及施工组织有所认识和了解,并使其得到计算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进行科研能的初步训练。(2)通过本毕业设计工作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理论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外文阅读能力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和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1)摘要:(中、英文)(2)车站的工程概况:(水文、地质情况)(3)车站主体结构的平、纵断面设计:(车站平、纵断面图,车站主体结构平面图、横断面图)(4)车站主体结构计算及配筋
3、(ANSYS):(车站主体结构配筋图)(5)车站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施工组织;(6)车站结构工程工程量初步拟定;(7)不少于6000字符的外文翻译。1、设计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16周)第一部分布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熟悉设计资料集相关要求(2周)第二部分根据所给定的车站资料确定车站主体平面图及纵剖面图(2周)第三部分对车站主体部分进行结构计算及配筋(4周)第四部分车站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组织(2.5周)第五部分依据所确定的车站主体结构计算工程量(1.5周)第六部分外文翻译、绘图及文整工作,机动(毕业实习)(3周)评阅及答辩(1周)备注参考资料:(1
4、)王珊.地铁工程设计与施工新技术实用全书.银声音像出版社(2)杨其新、王明年.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0(3)张庆贺、朱合华、庄荣.地铁与轻轨.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8(4)钟新樵、赵菊梅.地下工程概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5)贺少辉.地下铁道.清华大学出版社(6)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7)刘钊、余才高、周振强.地铁工程设计与施工.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8)李权.ANSYS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9)赵志缙、应惠清.建筑施工.同济大学
5、出版社,2004(10)地铁工程设计指南.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6(11)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指导教师:年月日审批人:年月日摘要地铁车站的设计与施工,既是地铁工程亮点所在,更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毕业设计按照《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等规范,根据南京地铁一号线岔路口站的运营要求、站址环境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等,本着经济合理、安全实用的原则,对岔路口站进行结构设计、结构配筋和施工方案设计等。本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1、勘探地质、水文条件,进行工程地质评价。2、根据线路特征、运营要
6、求、周围环境及施工方法等条件确定车站平面形式。3、根据客流量确定车站规模,按照“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对车站建筑设计,包括对车站型式、站厅、站台层的平面布置、站台的长和宽以及车站附属设施等。4、根据地铁设计规范计算各种荷载。土压力运用加权平均容重计算,水压力考虑全水头进行计算,采取水土合算方式。在纵向选取1m长来计算荷载作用。选择正常使用阶段的标准组合荷载结构模型,运用弹性地基梁的理论,使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车站结构在正常使用阶段工况下进行内力计算。ANSYS建模过程中采用梁单元来模拟主体结构,利用弹簧单元模拟地基。根据计算出来的控制内力,绘
7、制内力图并确定危险截面。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取偏心受压构件模式对主体结构进行配筋计算。5、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等因素,对车站施工方案进行设计。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取连续墙作法。 关键词: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施工方案AbstractThedesignandconstructionofmetrostation,notonlyisthebrightofmetroengineering,butalsoisadifficultproblem.Accordingtotheenvironmentandgeologysi
8、tuationaswellasthecodefordesignof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