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云顶隧道景观设计

厦门云顶隧道景观设计

ID:14547153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9

厦门云顶隧道景观设计_第1页
厦门云顶隧道景观设计_第2页
厦门云顶隧道景观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厦门云顶隧道景观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厦门云顶隧道景观设计  摘要:本文以厦门市云顶隧道设计为例,具体阐述了隧道景观设计理念和构成,力求将云顶隧道设计成一条安全、便捷,同时富有景观效果的通道,并藉此引起人们对隧道景观建设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以提高城市隧道建设水准。  关键词:城市隧道;环境;景观设计  厦门云顶隧道位于厦门岛的东部,起于莲前路洪文,穿过厦门岛内海拔最高的山峰——云顶岩,止于环岛黄厝,工程总长4.244公里,其中隧道1.5公里长,采用双洞开式,每洞双车道,南北接线双向四车道,为公路一级标准,城市一级次干道。云顶隧道是厦门岛东部地区南北纵向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岛路黄厝旅游风景区

2、通往市中心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因此将云顶隧道定位为城市隧道。作为城市隧道,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要注重其景观工程建设,使之建成后不仅是一条安全、便捷的道路,而且是城市的一个景观。  1、设计理念  云顶隧道横穿云顶岩,云顶岩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山峰,有着独具厦门特色的青石绿树自然景观。隧道的南洞口是旅游区,北洞口是市区住宅小区,因此,隧道的建设,尤其是两端洞口的建设要注重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景观。洞口的景观设计要与四周环境相协调,除必要的进洞口标志“明示”外,要尽量做到自然生态,使洞口的景观与山景融为一体。本着“生态、特色、经济、美观”的设

3、计原则,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动视点、静视点分析,景观设计重点处理了两点——“南北洞口”、一线——“隧道”,同时对两端接线的绿化、路灯造型进行统一、协调的景观设计,使接线与隧道成为统一的整体。根据南北洞口所处不同位置与环境,体现不同的设计主题,南洞口面向大海,突出“阳光、海洋文化”主题;北洞口以假山石、跌水突出“生态、自然”主题;隧道内照明、顶部涂装、侧壁装饰的设计也体现出与厦门市其他隧道不一样的特色,品质别具一格。  2、各分项设计说明  2.1南洞口设计主题:阳光、海洋  南洞口位于环岛路黄厝,是厦门东南部的风景旅游区,周围不乏优美的自然景观。洞口面

4、向大海,阳光充足,过渡廊的方案突出门的现代主题,以轻质的钢结构材料构筑双曲面洞口,造型生动活泼。细钢索斜拉的双层洞口造型极具向上扩展的动感,如一面巨大的扇贝,朝向大海;又如一把巨大的琴弦,正奏出优美的旋律;雕塑一般充满韵律感,令人过目难忘。过渡廊既解决了隧道口“黑洞效应”问题,又成为一景。  2.2北洞口设计主题:生态、自然  北洞口接近市区,周围有居民生活小区,有一定的人流,因此景观设计除考虑车行的动视点外,要考虑一定的人行静视点。本设计突出21世纪流行的生态概念,利用地形高差设计了假山石、跌水的中心景观,打破了隧道洞口与山体交接处的生硬、呆板,形成自然

5、过渡又强调了设计主题;假山石、跌水与自然山石、山体融为一体,真假难辨,与背面的优美山景形成良好呼应。洞口造型新颖的渐进拱形廊道(材料为钢砼),既满足入洞口的过渡要求又丰富洞口的形象。  洞口两侧的边坡取消原结构设计的硬质挡墙处理,放坡进行园林绿化艺术处理,减少硬质挡墙的生硬感,显得自然生态。山影、山石、流水、跌泉共组一副优美的画卷。  2.3洞内景观设计  洞内景观由洞顶涂装、洞壁装饰、照明、检修道铺装等构成,由于隧道内不设人行道,故主要考虑动视点景观效果。  洞顶涂装方案1:将隧道顶部涂装成黑色(防火涂料),既避免了今后汽车尾气污染,视觉效果上又宛如夜晚

6、的天空,空旷而无压抑感;方案2:将隧道顶部照亮并涂装成蓝天白云状,宛如洞外。后考虑到隧道较长、汽车尾气污染问题,采用方案1;两侧壁考虑到消除噪音、美观及便于今后保洁维护,设计了便于清洗的消音板或装饰铝塑板,颜色为浅色,美观实用;检修道铺装为浅灰色花岗岩;洞内照明考虑到便于今后维护,设计在两侧,条状布置。整个隧道色彩明快、和谐、统一,造型简洁、美观,独具特色。  2.4南北接线绿化、照明景观  接线绿化分为道路内绿化带和道路外侧两边各20米宽绿化带。北接线靠近市区,道路内侧分带和人行道栽植小叶香樟、盆架子、细叶榄仁等常绿阔叶乔木;中分带4米宽,方案1:栽植整

7、形垂叶榕、黄心梅、福建茶和美女樱、地被图案,方案2:片植整形市花三角梅和小叶矮种紫薇。南接线临近大海,侧分带和人行道树种为小叶香樟、红千层;中分带6米宽,以高杆棕榈科植物(大王椰子、皇后葵、华棕)密植为主,搭配三角梅花篱及地被龙船花等花卉,体现滨海风格。南北接线道路外侧20米宽绿化带设计采用自然手法,不规则布置,以生态形式种植,成片种植突出大效果。乔、灌木和地被结合,高低错落有致,层次丰富。速生树种和缓生树种搭配,既考虑近期效果,又考虑长远景观,同时创造局部生态环境。北接线主要植物品种为小叶榕、菩提、盆架子、细叶榄、鸡冠刺桐、凤凰木、竹子、紫薇、黄金榕、红

8、绒球、扶桑、黄心梅,考虑季相、色相变化,不种植棕榈科植物。南接线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