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41651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2.能力目标:浓H2SO4的特性及稀释。 3.情感目标: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重点:盐酸、稀H2SO4的化学性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导语: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很多头痛的问题,如: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都很难用常规的方法除去。你有什么好的做法吗? 生:用砂纸打磨 看见家长用过醋,可能是利用了其中的醋酸…… 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这些问题的确利用酸就可以
2、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质呢? 多媒体展台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看标签、思考、做简单的记录;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结果,将结果填写在课本表格中。 师:(打开浓盐酸瓶盖)你看到什么? 生:有白雾产生。 师:为什么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生:(思考、交流)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它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师:下面看一个小魔术。用玻璃棒蘸浓硫酸涂到一块棉布中间。你看到了什么? 生:玻璃棒穿过来啦!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浓硫酸有腐蚀性。 师:对,并且是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使用浓硫酸时要特
3、别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粘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啊! 生:老师,那用硫酸做实验的时候岂不是很危险? 师:同学们有这样的意识很好,但如果我们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来进行就能避免危险。比如我们实验室经常要将买回来的浓硫酸进行稀释,你们知道应该如何操作吗? 生:思考。 师:(小实验)用温度计蘸浓硫酸在空气中静置。请两个学生上来观察温度变化情况。 生:温度在升高! 师: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 生:(讨论)可能是浓硫酸在空气中吸水会放出热量。 师:这对稀释浓硫酸有何启示?你能试着设计浓硫酸稀释
4、的方法吗? (提示:水的密度――1.0g/mL;浓硫酸的密度――1.84g/mL) 生:(思考、交流、阅读后回答)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师:如果倒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热烈交流、讨论、并大胆猜测) 师:(实验)在锥形瓶里倒入少量浓硫酸,塞上双孔塞,分别插上分液漏斗和导管,从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水,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生:啊,液体往外飞溅,倒反了真的有危险!! 师:所以说实验操作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定。我们可以用稀释后的硫酸和盐酸进行下面的实验。 左边两排六个小组的同学用实验桌上
5、的仪器和药品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药品:稀盐酸、紫色的石蕊试液、无色的酚酞试液、镁条、生锈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钙;试管若干。) 右边两排六个小组的同学用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药品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药品:稀硫酸、紫色的石蕊试液、无色的酚酞试液、镁条、生锈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钙;试管若干。) 生:(小组合作,建立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后进行实验操作。) 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学们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正确操作,注意记录实验现象。 (约十分钟后)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情况。其它同学要认真听,与你们的结果做对比,看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6、。 生:(充分交流,大胆发言) 生1:稀盐酸与镁条反应有气泡放出,与生锈铁钉反应固体减少、溶液变色,与碳酸钙反应也有气泡,与氯化铜溶液没有现象。 生2:稀硫酸与镁条反应有气泡放出,与生锈铁钉反应固体减少、溶液也变色,与碳酸钙反应也有气泡,与氯化铜溶液没有现象。 师:(对个别有不同情况的小组予以分析、解释,对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精神予以肯定) 请同学们试着把刚才我们做的实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让两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对照实验记录,思考后,在练习本上写化学方程式) (五分钟后) 师:对照黑板上两位同学写的,我们
7、一起来订正一下。 生:(留出时间让化学方程式有错误的学生改正。) 师:回顾我们刚才做的实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盐酸和硫酸都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生1: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等 生2:不对。应该是它们中的一部分能与酸发生反应。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我们可以总结出酸的几条化学性质?(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总结,然后大屏幕展示酸的四条化学性质)同学们是否想过,不同的酸为什么会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生:因为它们都是酸; 因为它们的组成有相似的地方! 师:(引导)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的地方是我们是从微观角度来认识世界、认识物质的。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