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17761
大小:5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月见草的使用方法;功效;适应人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月见草的使用方法 因为每个人的身体体质不同,所以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体质也会有不同的服用方法。下面给大当家推荐几类人群相对应的服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女性经前综合症患者:一般可于月经前7-10天,每天3次,饭后用水送服月见草油软胶囊,到月经开始时就可停服。平时可以每日1次,每次1片,饭后用水送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对于需要养护神经的群体:月见草由可配合维生素b、c和锌一起服用,具有良好的促进精神健康的功效。英国“精神分裂症协会”证实了月见草油的疗效,他们同时报告每
2、天食用月见草油软胶囊配合维生素b,c和锌一起服用,可提高人体的思考能力,效果极佳。 ●对于湿疹患者:可将月见草油软胶囊刺破,涂在患湿疹的皮肤上,早晚各一次即可。 ●针对伴随发炎症状的疾病患者:如自体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关节炎患者,可与深海鱼油合并服用,例如每天摄取每粒1000毫克胶囊含EPA及DHA(w-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0毫克的深海鱼油胶囊三至四粒,加上500毫克的月见草油胶囊四至六粒,这样的保养效果,应会比单独使用月见草油来得有效。 ●对于粉刺患者:如单独使用月见草
3、油对粉刺只有小功效,但是和锌及维他命C一起食用,会有更好的效果。2;使用方法;月见草是一种天然的、无毒副作用的营养物质。那么月见草适用于哪些人群呢? 一、经前综合症人群 月见草可以调节内分泌平衡,缓解经前不适;月见草油可为人体提供丰富必需脂肪酸,用以合成各种激素,补充月见草可间接调节内分泌平衡,有效缓解女性经前综合症的不适症状,如胸部肿胀、疼痛、头 痛、头部沉重、发热、急躁、忧郁、情绪失控等,有助于卵巢保养。 二、更年期综合症人群 更年期是生理上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分泌
4、减少,主要表现为失眠、紧张、暴躁、情绪低落、脸部发热潮红多汗等,更年期妇女补充天然月见草可平衡内分泌失调,缓解更年期症状。 三、需美容人群 人体缺乏必需脂肪酸,会使人的皮肤水分散失、干燥、老化甚至皮肤炎症等症状,月见草油是必需脂肪酸的优质来源,口服或者直接涂抹均能使皮肤水润光滑而更具活力;并且能锁住肌肤水份,减少斑印,保持皮肤光滑及弹性; 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多个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月见草可以降低总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因为月见草中油富含的γ-亚麻酸可增
5、大总胆固醇的水溶性,促进其分解代谢。同时它还有助于清除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五、过敏体质者 若幼儿患有湿疹,气喘和过敏之症状时,可用月见草油涂抹于皮肤较嫩之处,例如腹部和大腿内侧。因吸收较好,可改善许多症状。而成人可用口服月见草油的方式,改善特异性体质患者的过敏反应。3;功效; 月见草中富含丰富的γ-亚麻酸、花生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是一种天然的营养保健食品。其主要有以下八方面的功效与作用: 一、调节内分泌、促进卵巢健康
6、 月见草油可为人体提供丰富必要脂肪酸,用以合成各种激素,补充月见草可间接调节内分泌平衡,有助于卵巢保养。 二、缓解更年期症状 更年期是生理上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主要表现为失眠、紧张、暴躁、情绪低落、脸部发热潮红多汗等,更年期妇女补充天然月见草可平衡内分泌失调,缓解更年期症状。 三、缓解经前综合症 月见草油中所含的GLA可以抑制引起发炎作用的前列腺素浓度的上升,减低经前症候群(PMS)的不良反应。 四、抗发炎 月见草油所含丰富的GLA是PGE1的前驱物,
7、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服用之后,在体内可直接合成为PGE1,可抑制Lysosomal酶的释放,并刺激免疫系统的T淋巴细胞,促使自体免疫功能正常,只要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发炎因子受到抑制。因此,月见草具有抗发炎的作用。 五、抗过敏 若幼儿患有湿疹,气喘和过敏之症状时,可用月见草油涂抹于皮肤较嫩之处,例如腹部和大腿内侧。因吸收较好,可改善许多症状.而成人可用口服月见草油的方式,改善特异性体质患者的过敏反应。 六、抗肿瘤 油被认为有,研究发现,GLA具有阻碍正常血管细胞内度与肿
8、瘤内皮细胞的融合反应,由此可见,月见草具有抗肿瘤的效果;同时,也可减缓癌病变的发展状态。 七、降低糖尿病发生率 月见草油除了对老年人常患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防治作用外,对于另外一项老年疾病--糖尿病也是很有用的。神经萎缩病变是糖尿病患常发生的副作用,科学家亦发现月见草油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减低病变发生率的作用。做了几个月的澳洲代购,发现大家对保健品的吃法都不怎么了解。当然只有吃对了才能发挥到最大功效!先说说葡萄籽和胶原蛋白,这两种是美白抗氧化的最佳搭档。但是不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