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09716
大小:193.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29
《新瓦房沟二号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瓦房沟二号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及编制范围1.1编制依据(1)国家和铁道部现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验收标准、施工指南、技术规程等;(2)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3)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6)我项目部现场踏勘调查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7)我单位从事铁路工程积累的施工经验、技术总结等成果,及我公司现有的施工力量和机械设备、装备情况;1.2编制原则我标已对新瓦房沟二号隧道地表进行了踏勘填图,走访了当地居民了解地方地表水资源情况,本隧道施工大力推广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典
2、型引路,试验先行”的原则施工。(1)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目标、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等要求;(2)体现科学性、合理性、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成本;(4)充分考虑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少占耕地,保护农田;(5)注意站前、站后工程以及各相关专业的衔接;1.3编制范围新瓦沟二号隧道,进口里程DzK275+375,出口里程DzK275+894。2.工程概况2.1隧道概况新瓦房沟二号隧道
3、主要穿行于低山区,位于河南省西峡县八庙村,既有瓦房沟二号隧道左侧40~50m,进口位于沟谷中,出口位于菊花沟,连接菊花沟大桥,洞身最小埋深约为2米,最大埋深43米,该隧道上部有冲沟发育,交通不便,隧道起讫里程为DzK275+375~DzK275+894,隧道全长519m,为一座单线隧道,全隧道均位于R—800m的圆曲线级缓和曲线上面,隧道纵坡为11.7‰的单面下坡。2.2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隧道区覆盖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坡残积(),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地层。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4—3>粉质
4、黏土():黄褐色,均匀,硬塑,厚0~6m,属Ⅱ级普通土。<6—4>粉质黏土():红褐、黄褐色,地址均匀,硬塑状,厚0~8m,属Ⅱ级普通土。<79—2>寒武系中统高台组():灰黄、灰白色白云岩,强风化带()节理发育,厚0~15m,属Ⅳ级软石;弱风化带()节理较发育,厚层至块状,细晶结构,属Ⅴ级次坚石。平均降水量848.6mm,年平均蒸发量1549.2mm,最大季节冻结深度采用值15cm。2.3防水治水新瓦房沟二号隧道穿越区地表水不发育,主要以季节性水流为主。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
5、。隧道防水措施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以尽量减少对地表生产、生活、泉眼的影响。因此在隧道的施工中必须加强观测,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防水治水,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2.3.1溶隙、溶槽的影响隧址区可溶性碳酸盐岩类分布广泛,隧道全段穿越围岩为白云岩,区段内岩溶发育。施工中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2.3.2下穿高速公路洞身于DK563+310~DK563+360段下穿凯麻高速,此段属于浅埋段,施工中加强监控测量,地表沉降观测,本段属于施工的重点控制地段。2.3.3湿喷混凝土隧道施工喷射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湿喷工艺”
6、,湿喷混凝土可减少回弹量,降低粉尘,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工人的施工环境,容易控制好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施工中严格按湿喷工艺流程进行施工。(3)水文地质特征a.地表水地表水以山间沟水为主,水量较小,雨季时沟内水量增加明显,普遍在2~3L/s。故隧道穿越区地表水不发育,主要以季节性水流为主。b.地下水特征本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坡面及槽谷中的第四系坡洪积、残破积层中,该类地下水受第四系分布面积及厚度控制,此岩土层分布面积小且厚度小,一般为0~2m
7、,局部厚达5~8。该层富水性差,水量贫乏,受大气降雨补给。基岩裂隙水基岩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白云岩基岩孔裂隙中,隧区全段为白云岩,岩体破碎,区内岩体形成了良好的地下水含水体。总体上看孔裂隙水较丰富。岩溶水隧区岩性以白云岩为主,砖探揭示局部岩芯上见溶孔,该段岩溶弱发育,局部中等发育,岩溶形态主要为溶隙、溶孔。可溶岩岩溶水较不发育,主要受大气降雨及地表水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排泄。c.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白云岩基岩孔裂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多受地势控制,由高地流向低洼地带,在低洼地带如斜坡、
8、切层坎地以渗流及小泉水形式排于地表。岩溶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主要通过地表溶蚀洼地、漏斗、竖井、落水洞等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深部岩溶水灾网络状岩溶裂隙、岩溶管道以及巨大的溶蚀~侵蚀洞穴中运移,运移宏观方向朝区域内最低侵蚀基准面,局部运移方向可不受最低侵蚀基准面控制。最终以岩溶大泉、暗河出露地表。受断层、隔水岩层等边界条件控制,隧道开挖可能会揭穿暗河、岩溶排泄管道,可能产生突水、突泥等灾害。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