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

ID:14508319

大小:118.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7-29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_第1页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_第2页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_第3页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_第4页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顾培东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出处:《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一、引言:我对能动司法思考和研究的过程1二、能动司法与司法能动主义31.司法能动主义的多义性32.能动司法的对应:司法克制主义还是法条主义43.中国能动司法是否需要与西方司法能动主义相撇割5三、实用主义意义上的司法能动的主要蕴含或实践形态[22]6四、司法能动主义在西方兴起与践行的原因91.技术层面的原因:克服法律固有属性或特性所附随的缺失和局限92.社会层面的原因:司法与政治的融合103.法哲学层面的原因:对传统法治理论认

2、识的深化12五、中国实行能动司法的现实理由及约束性因素18六、中国能动司法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机制231.把追求社会目标的实现作为司法的基本导向232.以多元社会规则、多重社会价值作为司法的考量依据233.把调解作为处理社会纠纷的常规性司法方式244.把便民、利民作为司法运行中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25关键词:能动司法/司法能动主义/约束性条件/保障机制内容提要:作为一种司法理念或司法方式,中国的能动司法与西方司法能动主义既有知识上的缘脉关系,也有现象上的同质性,但由于各国政治及司法制度的不同,两者亦有一定区

3、别,总体上应将中国能动司法视为世界法治语境中司法能动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西方司法能动主义是以司法独立性较强、全社会规则化意识较为明确、法官职业化制度较为成熟为基本条件的,因此,对于国情差异较大的中国来说,能动司法在实践形态上对西方司法能动主义应既有保留,又有创新和发展,同时应从多方面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亦即:宏观上,建立良性的司法与政治的互动机制;中观上,建立有效的最高司法机构指导机制;微观上,建立合理而有序的法院内部审判运行机制。只有那些以某种具体和妥切的方式将刚性与灵活性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法律制度,

4、才是真正伟大的法律制度。[1]——[美]E·博登海默一、引言:我对能动司法思考和研究的过程叙述我对能动司法思考和研究的过程,是因为这一过程大致可以表明我对这一主题研究意义的认知。2008年下半年,我明确地感受到法学界(事实上不仅限于法学界)弥漫着一种对我国法治前景的焦虑与担忧的情绪。这种情绪显然同那一时期最高法院出台并实施的一系列新政[2]相关。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一种思维方式:中国法治看司法;中国司法看法院;中国法院则看最高法院。因此,当最高法院所出台和实施的这些新政多少有些悖离人们对中国司法

5、的想象与期待,并与人们观念中理想的法治模式渐行渐远时,对中国法治前景的焦虑与担忧则成为难以避免的现象。这种状况激发了我探索潜隐在最高法院新政背后的心迹、梳理最高法院发展思路与脉络的愿望。为此,我在学生的协助下,对其时所能收集到的最高法院的各种文献(包括司法解释、司法意见、工作部署、领导讲话以及最高法院《公报》所公布的案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集中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这一过程留给我的强烈印象或结论是:中国司法所依循的是一条能动主义的发展主线。虽然其时最高法院的各种文献中并未直接使

6、用“司法能动”或“司法能动主义”这样的语词,但通过司法理念、司法政策、司法解释乃至司法判例等,最高法院已经向社会明确地昭示了其追求能动主义的愿望与情怀。以适应中国国情、因应时代变化、回应社会需求以及响应执政党政治倡导为主旨的司法取向,所体现的正是司法能动主义的一般性状与特质。为表达这种认识,我开始撰写相关论文。[3]然而,我在论文写作即将过半之际却中辍了此项工作。促使中辍的原因在于,随着思考的深入,我产生了两方面顾虑:其一,司法能动主义(judicialactivism)在西方是与分权理论和原则密切联

7、系的概念,用能动主义解说或概括最高法院的新政思路,固然有助于把政治色彩很浓的话语还原到法治语境中加以讨论,从而体现出对“用法律的术语看待法”[4]的合理思维方式的尊重,但这是否会落入我自己曾经批评过的“从西方理论资源中为本土创新性实践寻求正当性依据”的窠臼?其二,在法治甫成我国治国之道、人们对法治的认识尚局限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民谣化句式的社会中,司法能动主义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为人们所接受?不曾料及的是,2009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明确提出了能动司法的主张要求,[

8、5]由此,能动司法这一概念也正式进入我国司法主流话语,并被认知为我国司法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方式。与此相应,能动司法则成为我国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尽管客观地看,直接参与这场讨论的学者队伍依然稀疏零落(这大概与部分学者并不赞同司法能动主义,或者不赞成在中国实行能动司法有关),但所有关注中国司法以及法治现实的学者,事实上都无法回避对这一主题的思考。于此境况下,先前的顾虑转化为我进一步研究的理由,我接续先前的思考,并广泛阅读在这场讨论中所形成的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