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六章到后记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六章到后记

ID:14501810

大小:256.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7-29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六章到后记_第1页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六章到后记_第2页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六章到后记_第3页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六章到后记_第4页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六章到后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六章到后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的特征东周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封建制度兴起、初步发展和逐步确立的过程。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兼并战争延绵不断,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正式建立。秦代之后的西、东两汉在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大一统的集权制度得到完全确立。从春秋开始至东汉灭亡近千年的时间内,代表高层统治者思想意识和统治意志的丧葬制度在继承、摒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补充。关于东周秦汉时期陵寝制度的具体内容,笔者在前几章中中已有详细考述,在此基础上,试就不同发展阶段的陵寝制度进行比较,然后再概括出东周秦汉时期陵寝制度的总体特点,并探讨其发展

2、演变的原因。第一节东周秦汉各时期陵寝制度的比较研究通观考古资料,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的发展基本经历了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等五个大的阶段,有的大的阶段中还可细分为一些更为详细的阶段。一、春秋、战国时期陵寝制度的比较东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发展时期,虽然社会局势动荡,统治形式发生变化,但社会政治、经济获得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也空前活跃。周王朝东迁之后,政治地位急剧下降,各诸侯国却发展迅速,随着实力的增长,一些大的诸侯国开始了兼并战争,逐步形成了一些大的诸侯国争强的局面――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陵寝制度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获得较大发展,体现出很多特色。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各国陵寝制度既有继承又有很多发展,

3、发展恰恰是在春秋战国之交逐步显现。春秋时期,周天子虽然权力下降,但很多周礼的传统还依然存在。墓葬位于都城附近或城内,族葬特征明显,陪葬墓、陪葬坑交杂分布,尤其是一车六马的出土,表明了“天子驾六”为特征的车马陪葬制度。墓葬虽无封土,却存在有“亚”字形结构,积石积炭,多重棺椁,大量礼、乐器随葬,殉人及牲殉普遍且有相当数量。战国时期,地上建筑突出,封土出现并普及,与陪葬墓之间出现明显界隔。需要指出的是,东周王陵的墓葬形制的不断简约,既“亚”字形结构墓葬减少,“中”字形和“甲”字形居多,而相关陪葬内容也趋于简单化,牲殉相对较少。这种现象可以视为周天子权力和地位不断衰落的体现,确实有“戚戚然”朝不如

4、夕的味道。就其他诸侯王墓来讲,王墓基本位于都城一隅或附近地区,表现出死后阴宅与都城较为密切的关系,不管是春秋或是战国,很多诸侯王均体现墓随都迁的特征。并不是完全如《周礼·春官·冢人》孔疏所讲的“卿大夫、士其葬不离父祖。”比较来看,春秋时王墓居城内所占的比例大,而战国时期则相对较少。春秋时期,王墓一般选择在相对安全的地势高亢的区域,而战国时期的选择区域更为扩大,一些墓葬如赵王陵[[]河北省文管处、邯郸地区文保所、邯郸市文保所:《河北邯郸赵王陵》,《考古》1982年第6期。]等依山为陵即是证明。春秋时期,陵区实行以族葬为目的公墓制度,王墓的排列有先后之分,陵区虽有一定规模但相关地面建筑设施较少

5、,春秋晚期才有改观,即《礼记·檀弓上》中孔子所讲:“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战国时期,王墓逐渐独立,出现了独立陵园,如秦王陵等。陪葬墓与主墓的分界较为明显,而且多有分界的标志,如燕下都的燕王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下都》,文物出版社,1996年。]等。陪葬坑的数量增加,品种也开始多样化。内容多样而且充分体现权力,如出现的“天子驾六”陪葬坑[[]荆州熊家冢楚王墓车最大车马坑中挖出3辆一驾6匹马的车。另外,长安神禾塬大墓如果是战国时期秦陵园,也有六匹马驾车出土。]等。仔细观察东周时期的墓葬形制,春秋时期,王公大墓多是不封不树,但在晚期偏早阶段,封土开始

6、被诸侯王墓使用,但只是少数[[]河南信阳地区文管会、信阳市文化局:《春秋早期黄君孟夫妇墓发掘报告》,《考古》1984年第4期;河南省博物馆、信阳地区文管会、信阳市文化局:《河南信阳市平桥春秋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第1期等。]。战国时期,几乎每一处诸侯王的墓葬都已使用封土。封土的使用带动了墓地祭祀的发展,促进了墓上相关建筑的繁荣,即陵寝制度中“寝”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和发展,较为典型的有赵王陵[[]河北省文管处、邯郸地区文保所、邯郸市文保所:《河北邯郸赵王陵》,《考古》1982年第6期。]、魏王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辉县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6年。]、秦国国君墓

7、[[]韩伟、焦南峰《秦都雍城考古综述》,《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5-6期;王学理:《咸阳帝都记》,三秦出版社,1999年,第220-224页。]等。春秋战国时期,王与王后基本为夫妻异穴合葬,而王墓的规模一般大于后墓,这是二者的共同点。就墓葬形制来看,春秋时期的各诸侯王墓基本为“口”、“甲”、“中”字形,即最多使用两条墓道,战国时期,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墓在诸侯王墓中出现[[]陕西省考古所、临潼县文管会:《秦东陵第一号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