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95016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实社会中对普通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者不仅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要有创新思维能力.据有关资料统计,在20世纪全世界最主要的10项发明中,我们中国却一项都没有.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及教育体制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国教育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下面就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谈我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
2、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 我们知道,创造性思维虽然从属于非逻辑思维,但它却依赖于逻辑思维,任何灵感的产生都是经过长期有意识的艰苦的思考,比如: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门捷列夫与凯库勒都是在半寝眠状态于梦中分别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与苯分子结构,这些伟大的发现,如果没有长期而有目的的思考就不可能产生,即使产生了,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作为依据,也就不能肯定结论是否真实.例如关于多边形的对角线问题: 即n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n-3). 很多公式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几个简单的特例得到普遍适用的公式,它们的正确性我们可以用数学归纳法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来对它作
3、出肯定的回答. 二、切实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是人们对数学对象内在联系的能动反映,它主要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复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例题1如图,在∠AOB的边OA上有一点C,OC=4,AC=5,在边OB上有一点D,它对AC的视角最大,求此时OD的值. 分析此题若假设D点为已知,再来分析D点的位置就很困难,如果我们视D点为动点,即D点沿OB从左到右运动,则可发现视角由小逐渐变大,到某一位置后又由大逐渐变小,故一定可以找出点D1、D2,使∠CD1A=∠CD2A,易看出C,D1,
4、D2,A四点共圆,这个圆与OB相交于D1,D2,这样视角最大的点只有一点,即过AC的圆与OB相切.因此OD2=OC?OA=4×9=36,故OD=6.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提高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除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外,还必须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 例题2已知05、1的正方形ABCD,分别在AB,AD上取AE=a,AG=b,过E,G分别作AD,AB的平行线,交CD、BC于F,H,EF,GH相交于O点,如图易知:△AOG,△BOE、△COF、△DOG均为Rt△,则有OA=,OB=,OC=,OD=. 连接对角线AC、BD,易得AC=BD=. 而OA+OC≥AC,OB+OD≥BD, 所以OA+OC+OB+OD≥AC+BD. 即:+++≥2. 评价此题的证明充分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及深刻性. 三、培养广泛的数学兴趣和高度的求知欲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数学兴趣 我们知道给学生传授知识,绝大部分时间6、都是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大好时机.这里,首先必须注意课堂上语言的艺术性,它要求词汇丰富、生动幽默的语言、节奏恰当、富于情感、充满激情、因材施教.其次,课堂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探索性、多解性和拓展性,新颖新奇且紧贴生活的实际问题. 例题3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证明:△ABC的底边BC上任意一点P到两腰AB,AC的距离PD,PE之和为定值. 此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图形进行讨论、探究证明的方法,大致可以得到下面的三种证法: 首先作△ABC的边AC上的高BF: (1)全等三角形法:如图(1),作PG⊥BF于G,可证明△BGP7、≌△PDB. (2)三角形面积法:如图(2),连接AP,把△ABC分成△APB和△APC,有S△ABC=S△APB+S△APC,由S△ABC为定值可证. (3)平行线法:如图(3),过点B作直线BG∥AC,作PG⊥BG于G. (二)利用课外活动来激发数学兴趣 课堂上固然是传授知识的关键时刻,但是仅靠课堂教学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是不够的,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当然,阅读的内容必须丰富而又切合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即:一是要有趣,能吸引学生;二是不能太难.例如: 1.用三根木棍摆出一个大于3而小于4的数. 2.已知8、四个矿泉水空瓶子可换一瓶矿泉水,现有15个矿泉水空瓶子,若不交钱,
5、1的正方形ABCD,分别在AB,AD上取AE=a,AG=b,过E,G分别作AD,AB的平行线,交CD、BC于F,H,EF,GH相交于O点,如图易知:△AOG,△BOE、△COF、△DOG均为Rt△,则有OA=,OB=,OC=,OD=. 连接对角线AC、BD,易得AC=BD=. 而OA+OC≥AC,OB+OD≥BD, 所以OA+OC+OB+OD≥AC+BD. 即:+++≥2. 评价此题的证明充分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及深刻性. 三、培养广泛的数学兴趣和高度的求知欲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数学兴趣 我们知道给学生传授知识,绝大部分时间
6、都是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大好时机.这里,首先必须注意课堂上语言的艺术性,它要求词汇丰富、生动幽默的语言、节奏恰当、富于情感、充满激情、因材施教.其次,课堂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探索性、多解性和拓展性,新颖新奇且紧贴生活的实际问题. 例题3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证明:△ABC的底边BC上任意一点P到两腰AB,AC的距离PD,PE之和为定值. 此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图形进行讨论、探究证明的方法,大致可以得到下面的三种证法: 首先作△ABC的边AC上的高BF: (1)全等三角形法:如图(1),作PG⊥BF于G,可证明△BGP
7、≌△PDB. (2)三角形面积法:如图(2),连接AP,把△ABC分成△APB和△APC,有S△ABC=S△APB+S△APC,由S△ABC为定值可证. (3)平行线法:如图(3),过点B作直线BG∥AC,作PG⊥BG于G. (二)利用课外活动来激发数学兴趣 课堂上固然是传授知识的关键时刻,但是仅靠课堂教学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是不够的,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当然,阅读的内容必须丰富而又切合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即:一是要有趣,能吸引学生;二是不能太难.例如: 1.用三根木棍摆出一个大于3而小于4的数. 2.已知
8、四个矿泉水空瓶子可换一瓶矿泉水,现有15个矿泉水空瓶子,若不交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