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87411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分类链接逐层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链接逐层整合 首轮中考复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串”读教材,在知识点的再现中,弥补遗漏的知识点,在知识点的细化中夯实基础,掌握通法、通则,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中,领悟基本思想和方法,同时打破教材章节顺序,将相关概念、定理进行组合,使新旧知识衔接自然,形成知识的“板块”化、条理化和系统化。知识是复习的轴心,形成能力是复习的归宿,复习中离不开解题这一环节,此时教师可把要做的题和已做过的类型相似、解法相通的题进行分类链接,引导学生在逐层整合中进行类比、联想、转化和归纳等系列思维活动,从中寻求共性,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做到举
2、一反三,触类旁通. 1在相关知识的链接和整合中,内化知识点 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和定理(法则、公式等),相关知识的链接就是打破教材章节顺序,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重新组合,目的就是通过比较相近或相关知识的异同点,做到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要点,分清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将概念、定理中的文字、图形和符号三种语言融为一体,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在知识的再现中,进行巩固和提高。在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复习提纲养成读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概念、定义式、定理和基本图形,能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明细和内化每一个知识点. 案例:一元二次方程定义 1。定义再现 填
3、空:方程两边都是,只含有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形式。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是二次项,是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 注:能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领会概念内涵。同时能链接到“二次函数”的定义. 2。定义检测 (1)识别方程: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①3x2+7=0; ②ax2+bx+c=0; ③(x-2)(x+5)=x2-1; ④3x2-51x=0. A。1
4、个B。2个C。3个D。4个 注:一部分学生误选了答案B。将②或④误认为一元二次方程,原因就是忽视了定义中的几个要点,把概念的形式和本质二者混为一谈. (2)深化概念 题1:关于x的方程(a-1)x2+3x=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取值范围是. 题2:关于x的方程:(1)(m+1)x2-6mx=3m+1;(2)(k2+1)x2+kx-k=9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若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分别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注:通过从形式到本质的层面变化,引导学生透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特别要强调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条件. 3。概念链接 理解一般式ax2
5、+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当a=0且b≠0时,为一元一次方程,而这点常常容易被忽视. 例:关于x的方程(m2-4)x2-(m-2)x-1=0,当m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注:以概念为“重头戏”的课型应注重相关概念之间异同点的辨析。通过辨析,增强对定义式中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4。中考链接 (2013年四川泸州)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A。k>-1B。k<1且k≠0 C。k≥-1且k≠0D。k>-1且k≠0 注在中考链接中,结合学生出现的问
6、题,使学生意识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字母系数经常隐含在题目中,而时常又被忽视,需要从已知条件中去挖掘. 2在相关图形的链接和整合中,寻求不变的东西 以平移、旋转、翻折等变换方式为特征的题,均可以进行分类链接,从中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图形变换的特点,从变中寻求不变之处. 例1如图1,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是小圆的切线,点P为切点,求证AP=BP.(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九上”)101页习题第4题) 分析例1是学完切线性质之后的一个习题。“见切线,连半径”是解与切线有关问题常见的一条辅助线。连接OP。因为AB
7、切小圆于点,所以OP⊥AB,所以AP=BP. 图1图2图3链接1:如图2,两个圆都以点O为圆心,求证AC=BD。(九上101页习题24。1第8题) 分析链接1是学完垂径定理后的一个习题。解答与弦有关的问题常需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过点O作OP⊥AB于P,则CP=DP,AP=BP。由等式性质,得AC=BD. 注链接1中的弦AB(与小圆相交)通过向下平移就能得到例1中弦与小圆相切的情形。从图1到图2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演变过程. 链接2:如图3,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8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