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视觉传达力量

汉字的视觉传达力量

ID:14472687

大小:5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28

上传者:U-4623
汉字的视觉传达力量_第1页
汉字的视觉传达力量_第2页
汉字的视觉传达力量_第3页
汉字的视觉传达力量_第4页
汉字的视觉传达力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字的视觉传达力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汉字的视觉传达力量汉字的产生与平面中的视觉传达内容提要:在中国史前人类的"比类取象"思维能力和对物"象"创造性再现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培育出创造汉字的能力,还形成了在二维空间中对事物形象创造性的概括表现能力。这种能力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发展形式之一就是"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传达信息是这种平面中的创意与创形活动的主要目的,这是不同时空中都存在的一种人类社会活动。在不同的时代会赋予这一类活动以不同的内涵和意义。西方的现代平面设计观念是在历史中发展起来的,而世界文化史也是各民族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历史,在西方所谓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落后的今天,关注和研究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艺术观念,关注印刷技术诞生的国度中的这类活动,必然是了解世界设计历史和发展中国平面设计的必然之路。人类的任何文化活动,都不是在某一天突然诞生的,同一类事物或同一种活动在不同的时代会被赋予不同的精神内涵和观念。在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的今天,在西方所谓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落后的现实中,关注和研究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艺术观念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关注印刷技术诞生的国度中的"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必然是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史前人类对信息的传达和记录的需要,是人类产生语言和文字的基础,而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传达和记录信息的手段是很丰富的。除了声音和形体等作为传达信息的手段,最重要的应该是通过绘画和符号的表现,使被传达者用视觉来读取信息的方法了。而平面设计这种人类社会活动,恐怕可以追溯到人类第一次在岩壁上刻画图形和符号来传达和记录信息的那一刻开始。在中国史前人类的"比类取象"思维能力和对物"象"创造性的再现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不但培育出创造汉字的综合能力,还孕育着中国人的创意、创形思维和表现能力,既在二维空间中对事物形象创造性的概括与表现能力。 当人类对文字的强烈需求,更进一步的刺激着华夏先民们"在二维空间中对事物形象创造性的概括与表现能力"的发展时,汉字的发生是必然的。而这种能力发展的另一种结果,就是对符号、文字与图形的综合运用而起到的对信息的记录与传达作用。即便在汉字没有形成时,先民们也能初步意识到在器物表面或平面上同时刻划符号(作为文字的前身)和描绘图形,可以使表达思维的手段更丰富起来,或使被纪录的内容更适于作为备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这种活动称之为"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因为,它是以纯视觉手段完成其目的的,可以说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雏形。当这种活动,被先民中的智者自觉的转化为一种生产力时,它就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这种人类活动,在世界各个不同文明中都存在着,而在中国,由于汉字的延续性和中国文化的连续性,使得中国人在使用这种手段时,受到了汉字文化的深刻影响。一.汉字-中国文化坚实的载体汉字的创造来自远古,它作为汉语中最基本的文字符号,一直是炎黄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中国文化坚实的载体,即便忽略了它作为文字的性质,汉字单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仍然是博大精深的。从古至今,汉字及其各种艺术形式,对中国古代平面设计艺术的影响和对现代平面设计领域的启迪,始终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正是一种文明成长的重要的标志。当一个民族的文字就此消失,或者,彻底变成另一种民族的文字时,很难说这个民族还是继承和发扬着他们祖先的文明。在中华文明这一矢量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发明、发展和应用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正如臧克和先生指出的,汉字保存初民悠远记忆的历史性、纯粹性,具有其他文献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种文字对中国文化的记录和表现的独一性、准确性和稳定性,是无可争议的。在这种认识前提下,我想从文化整合和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对汉字的起源、发生、发展,以及这些与"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的关系等问题作了一些思考,作为整个文章的切入点。二.汉字的创意与创形思维特征分析 汉字的字形演化完善的过程,就是汉字漫长而且复杂的设计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大量彩陶和青铜器纹样与符号的发现,对我们从艺术设计学的角度去理解甲骨文之前汉字的发生、演化过程;观察华夏先民在二维空间中对事物形象创造性的概括与表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1.汉字的创造和"象思维":亚里士多德在《论心灵》中说:"心灵没有意象就永远不能思考。"甲骨文之前时代的考古发现,基本限于图案和极少量的符号,这给我们对汉字造字过程的决定性考证工作造成了一个暂时难以跨越的壕沟。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先民在二维空间中对事物形象创造性的概括与表现能力的研究。"物象"、"象",就是人凭感官可以直接捕捉到的事物外在形象或现象,史前人类的这种能力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一种更高知觉层次的"意象"思维能力。"物象"、"象"与"意象"(我将这些在这篇文章中都称为"象思维")一起构成了中国人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介质和工具,并由之形成了一种能够精致辨形、归纳,并创造的形象思维能力。彩陶纹样的繁富变化、纹样图案向符号规律性的演变,正是史前先民丰富而模糊的审美感知和创造性的形象概括能力的一种外化。汉字字形的大量陶文的考古发现。我们从中很容易看出绘画向符号演变的轨迹。在先民们对已有符号的总结和改进,并与新的符号创造相结合之中,文字的概念慢慢系统的建立起来,最终出现了汉字。裘锡圭先生指出:"汉字是以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的象形符号为基础,并吸收改造了原始社会晚期流行的一些记号发展起来的……汉字基本上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大致在夏商之际"。[2]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与中国岩画构图形式和彩陶刻画符号构形相近的字形有很多。从中国人审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人史前时代的'象思维'特点首先在汉字中得以保留"[3](P75)。使用汉字和改进汉字的过程中,这种特点不断体现在后代人"在二维空间中对事物形象创造性的概括与表现活动"之中。创造汉字和使用汉字,并把汉字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媒介,可以说是中国人"象思维"的具体外化形式之一,也是中国人"象思维"和审美意识特征引导下的一种创意与创形能力。 2.文字出现之前先民们记录、传达信息的手段:即便在汉字被创造之前,华夏先民也逐渐的意识到,在器物表面或平面上同时刻划符号(作为文字的前身)和描绘图形,不仅可以丰富装饰效果,更可以使表达思维和传递信息的手段丰富起来,并使得被纪录的内容更适于作为备忘。更准确、更丰富的传达和记录信息的需求,进一步激发着"在二维空间中对事物形象创造性的概括与表现能力"。3.伟大的设计工程:汉字字体的设计,从汉字出现就一刻未停的进行着。这种设计是汉字创造过程的一部分,是用符号形式表现思维中已经形成的文字方案的设计行为。这是一种总结前人符号表述经验和创造新的表现符号的思维活动。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来,那是一种不自觉地对字体造型的设计,动机不是怎样将现有的文字写得更好看,而是怎样建立一种不同于含混的图案符号或文字画的符号系统来准确的传递信息,记录思维。在这种符号系统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自觉地对汉字字形进行系统的美观化设计存在的可能微乎其微,但并不排除存在对已成型字体的设计行为的存在。目前可以肯定,自觉的、系统的对汉字字体的设计,是在甲骨文出现的时代开始的,是对汉字应用和发展改进的一部分。至少从甲骨文开始,不自觉的汉字书法创作已经在自觉的汉字字体设计和版面编排中发生着。中国书法是"中华文明最有特色和最值得骄傲的艺术"[4](P35)。它从汉字开始被书写的那一刻产生萌芽,随着汉字的成熟,汉字书写也从实用向艺术的追求发展,并逐渐完备了自己的目的。那就是,"装饰、实用、感人"。[4](P35)最初对汉字的书写实际上是汉字创造的过程的一部分,也就是怎样外化一个汉字的"象",怎样用线来表现一个汉字。当书法独立成为一门艺术之前,书法实际上是一种汉字字体的设计艺术。不论是甲骨文、钟鼎文,还是瓦当、玺印、简帛或封泥上的汉字,都是中国人对汉字字体的一种设计(现代字体设计,包括电脑中的各种汉字字体,被书法界看作是汉字书法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这为中国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积累了丰富的字体。 4.中国文化与思想的载体:从"人言为信",到今天"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等等,汉字对中国人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字符号,而且还是文字来源的理据中包含着的一种真理标准。而且,"也就是说,在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中,人们的思想行为只要与文字构成的含义相吻合,也便具有了天经地义的性质。"[5](P125)这种汉字构成中的真理标准的无形之形成,根源于后代对先人圣灵的崇拜和对先哲的意志和观念的继承之上。于是,对汉字涵义的品味、捉摸和对汉字形体的再设计等活动,就成了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敬畏文字传统的某种行为表现。在汉字这种区别于西方文字的创造过程中,中国人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观念,以及自身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标准都放在了这个方块字系统内。5.对符号、文字在物体表面位置的经营意识:观察彩陶纹样和陶文、符号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对陶器表面符号(或称文字)的刻划位置已经有了讲究,经营符号位置的意识也已经出现了。经营文字或符号在空间中的摆放位置的意识,是文字编排意识的前身。从汉字被创造和使用开始,对文字的编排这一方式被愈发频繁和自觉的使用起来。纵观史前中国至商周,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手段,始终体现着以具象描绘,向图案、纹样元素结合符号、文字元素表现变化的特点。至少从原始时代末期,中国人已不自觉的将平面设计的三大元素,综合的应用在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中,但是这种活动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平面设计。而汉字的出现,对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三.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在二维中,将文字与字体的设计,插图或图形的创意,文字与插图的编排这三种设计元素或手段综合运用,通过人的视觉感官来传达信息的设计活动,是现代人对平面设计这一名词作的基本定义。平面设计也就是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业时代的到来,大规模机器印刷方式的开始,展开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序幕。我们现在所能看到和可以暂时做出肯定的,就是从甲骨文时代开始,中国古人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才显露出它自己明显的特征和形态,和它的实用领域。 有如前所述,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在使用这些具有神秘的图腾、象征、装饰意义和用来记录重大事件的符号与原始文字工具时,史前的"艺术家"们(考古学家认为,新石器时代中期已经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难道没有对怎样才能更美观,而且能更准确的记录和传达自己的思想产生过任何想法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美的形式的追求,至少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而且这种追求也作为文明的一部分,伴随着审美观念的成熟被继承和发展着。从彩陶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时的"艺术家"们已经渐渐对器物表面上的纹样与符号的排列组合讲究起来了。"艺术家"们在出于实用目的为主的刻画过程中,积累了在平面中纹样与符号排列组合的经验。从对"中国三大古文字遗存"(甲骨文、简帛和封泥)和青铜器、陶文的发现和研究中,可以看到基于对这种经验继承而表现出的应用风格。目前可以发现的,系统的汉字的使用是从甲骨文开始的。甲骨文的刻划书写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和模式,自上而下阅读的文字列,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的写,是甲骨文的基本版面格式。详细地描述应该是:"在甲骨上的刻辞分两种式样:刻在左右边缘的部分,由外向里读,……另一种是龟腹甲中缝两边的文字,皆由里向外刻……牛骨上的刻辞,一般刻在骨的边缘,是由外向里读……"[6](P12)。甲骨文可以至少被看作是上古时代出于用于占卜需要的,自觉的字体设计和文字编排作品。无论这种编排带有何种神秘意味,我认为都已经具备了平面设计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即字体的设计和文字的编排,时而在个别卜骨上还有线条绘画与甲骨文同时被编排在一个版面内使用的情况。甲骨上的书写与刻划,已经开启了中国平面设计的序幕,是中国古代平面设计意识外化形式的初期表现。从甲骨文开始越来越多的对汉字字体所作的设计改进,以及越来越频繁使用的文字的编排和插图的采用,表明中国人对平面中文字与图案的编排形式的追求,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的独特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平面设计的意识和相应的方法,这些都显示出平面设计的雏形。王受之先生甚至认为,甲骨文和商周两代的青铜文(金文),都是人类最早的平面设计作品了。在考古学已经发现的文物中,最早的将汉字、图画有意识的编排在一定的平面之中,使之传达一定的信息的物品,就可以暂时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件"平面设计作品了。 前面提到的个别甲骨文版面,虽然可以说已经有了平面设计意识,但并不成熟。现在可以发现中国人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平面设计作品,我认为应该是简帛书莫属了。目前为止,存世的考古发现中最早的一件帛书实物是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它看上去就像我们现在的配有插图的十二星座占卜书。帛书上代表十二个月的十二个神灵的造型设计奇特,辅助文字与插图排列有章。汉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彗星和其他星相的插图下纵向排列着说明文字,插图与文字的编排井然有序。汉《神龟占》、《六甲占雨》、《博局占》等书简上的图文编排更加成熟,规整有秩。其中《博局占》中的文字和图形编排甚至类似于现代平面设计教学中常用的"网格体系"(GridSystems)法则。中国人对文字的设计、图形的创意和图文在二维空间中的综合编排,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也是中国人最先将这一艺术形式确定下来,并把它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王受之先生说:"平面设计与印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印刷技术产生的国家--中国,是奠定平面设计基础的国度"。[7](P14)不仅是印刷技术,我认为造纸技术也是这一基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从《金刚经》到《本草纲目》等线装书籍,是中国古代平面设计与印刷术结合的典型代表。四.汉字"六义"和现代图象设计原理的关系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所有人类认识活动的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中国人的思维具有明显的"意象"思维特征,汉字、中国书画、中国音乐都是典型的代表。后代人将汉字的创造和使用方法总结为"六义"。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同源性,使汉字与"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我想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学中的设计图象原理,来解读这一"不解"之源,使我们在这个角度上,对汉字与平面设计在思维根源上的关系有所思考。安德列·勒鲁瓦-古昂认为,汉字在声音与注音符号(一群意向)之间创造了一种象征关系,这就为中国的诗歌和书法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中国文字在人类历史上代表了一种平衡状态,它一方面相当准确地表达了数学或生物学概念,另一方面又保留了运用最古老的文字表达系统的可能性,汉语符号的并置创造的不是句子,而是一组有意味的意象,意象的张力充满了暗示的意义。[9](P207-209)汉字的这种特性也使得它给平面视觉传达创意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 "汉字的'象形'特征在于它是对物体轮廓的简约化、概括化和具体化,是中国人对物'象'长期观察、留意的结果,使用符号形象对物象的再现,这一'再现'的过程并非镜像式的,而是渗透了中国人的情感和价值判断,汉字的形体和象形结构中已具有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加以再现的表现因素,它在再现物体之'象'时也同时表达了造字者的主观审美情感。汉字对物象的简约化和概括化,并不脱离'象'和'形',这就为理解和想象创造了一个颇富张力的施展空间……"[3](P354)使我们能把握汉字形体的魅力之源的工具,就是它的造字法则和用字法则,这里的用字法指的是《说文解字》中"六义"的后两种,即"假借"和"转注"古人所讲的六书,现在普遍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不是造字法。汉字的创造,本质上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一种"具象的抽象"思维,因为这种抽象的思维始终围绕着象形文字与表意文字的设计活动。下面我想从视觉传达设计学中设计图象的原理出发,对"六义"所包含的创造性形象思维来进行讨论。1.汉字的造字法中,包含着设计图象的意象概括性特征。这里的设计图象,也就是指我们在平面设计中最终要得出的视觉结果,或其中的一定组成部分。设计图象"是设计师以视觉途径表达自身意图的,并引起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具体形状和姿态","设计图象的三层主要含义:一.通过视觉途径进行。二.具体的、生动的形象。三.能引起信息交流的视觉符号。"[8](P44)今汉字(隶书到现在的汉字)的设计图象特征中"具体的、生动的形象"这一特征相对于古汉字(隶书出现之前的汉字)较弱,但与今天世界上通行的其他文字相比则是最明显的。汉字中所蕴含的意象表达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一种观照和态度。不同时代文化的痕迹,都在其中有体现。汉字的"晨",是一个会意字。"辰"字旁原写做" ",是手握石刀的意思。与"曰"字一起刻画出了阳光劈开云层,一跃而出的景象。"坤"字中的"土"代表土地,"申"的本意原为女人生了女孩,女孩长大后再生女孩,代代延续的意思。"坤"自本义为丰饶的大地。"坤"与"地"词义相同,是先民对大地、大自然的一种崇拜。这种造字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意象对于人的心理的描述,也是一种主客体同构的意象,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象形方法。一方面是意象的显现,具有摄取和存储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受传者又通过视觉进一步加工图象,获取意象,进而形成一定的观念(即积累经验,认识世界),指导社会活动。2.汉字的造字法,还体现了"事物的概念的概括性"这一设计图象特征(概念的概括性是从形象中摄取一般的本质,进而突破形象,超越形象)。汉字的偏旁部首从繁杂向简化发展的过程中,从图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汉字体现了"设计图象的概念性概括"这一特征。甲骨文、金文,已经将象形文字中的某些形状相对稳定的字总结出了相对固定的形,如"日"、"月",但对于某些字,如:"人"、"山"等,所指事物形态变化比较丰富的字,在古汉字系统中对它们的写法还是比较混乱和不定形,不管作为单个字,还是作为偏旁部首,同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之现象。拿"日"字举例:在甲骨文"旦"中写作"",在"杲"中写作"",在"是"字中写作"","莫"中写作"",在字形上的差异比较大。也就是在对汉字字形所作的设计和改进之中,对"事物的概念的概括性"这一设计图象特征,就已经显露了出来。"山"字的写法,从多种多样到现行的通用写法,汉字抓住了"山"的意向,将不同形态的山的"象",概括为平地之上的直立突起,又抓住了山的概念,概括为高、险等特征。"崇、崇高","峻、峻峭","巍、巍峨","嵩、嵩山"。3.汉字是设计图象的符号意义的一种体现。因为,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设计图象符号,汉字是人类信息传播中人工信息的代表,即"符号信息",是人类有意识地创造、吸收、利用能引起人们相对固定的思维和反应的各种信息形式。它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组成,剥离了汉字语言文字的性质,它又近乎于一种非语言符号。正像是苏珊·朗格指出的:一般人对符号作的定义,都忽视了符号所具有的那种最为重要的理性思维价值,或者说忽视了符号的最主要的功能--亦即将经验形式化,并通过这种形式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以供人们观照、逻辑直觉、认识和理解的重大功能。汉字正是具有了这种功能,所以能为态度、情绪、情感等主观经验的表象的种种特征赋予独特的形象。"文字,语言的书写符号,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约定俗成视觉信号系统。这些符号要能灵活的书写由声音构成的语言,使信息送到远方,传到后代。"[11] (P400)从语言学家对图画与文字的界定研究中,我们惊讶的看到了某种相似的思维过程。当图画、符号与语言形式之间出现了约定俗成的或默契的固定联系时,那么它们就完成了向文字的过渡,汉字也经历了这种过渡。平面设计的图形创意、字体创意或主题设计,往往就是在类似这样一个过程中行进,只不过最后得出的结果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综合多种要素的视觉传达作品,其表达能力不单是可以"书写"由声音构成的语言,还更善于表现"由声音构成的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汉字的创造,就是中国人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观念,将自身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标准融入文字中的具体方法。这种创意和创形思维的结果--汉字,时时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思想和民族精神。五.中国现代平面设计与汉字的不解情缘文明的传承不逾于上古先民为后代传授知识和继承崇拜与信仰的要求。除了汉字,如果让我们漫步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的长廊中,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在平面中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似乎取得了更高和更多的成就,也是最具东方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这里我将他们通称为平面艺术。中国人的平面艺术对传承中国文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远古时期的岩画与符号,到青铜器上的纹样和字符,再到甲骨文、金文、简帛书,华夏先民的意识表现手段,可以被比作水中的鱼用尾鳍摇摆前行,直到登上陆地进化成为灵长类,开始用两条腿走路。一边是图形向符号的演变并渐渐成为系统的文字体系,一边是图形向装饰艺术和绘画艺术的演变。汉字与绘画在中国平面艺术(这里所指的,是包括在二维空间中创造的,一切与汉字的使用有关的艺术形式)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器物表面、建筑装饰、壁画、碑刻石刻,以及玺印、中国画、各种书籍等等纯艺术和实用艺术形式中,相互作用着。从开始试图记录思想和生活的那时起,华夏先民就已经在试图使用图形这个工具了。在开始阶段的混沌之中,图形就象是鱼类用于前行的尾鳍,先民使用他们表述着思维和感情,如鱼得水。当尾鳍进化成双腿-文字和绘画后,后代又想用图形与文字的结合表现某种或含蓄、或神秘、或缥缈的种种情感和意识,去追寻远古先人所创造的神奇。 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能够用视觉符号方式表达思维与情感的方法,这种方法要能够利用图形符号储存自己记忆的方法,而且是一种能够程序化传达信息的简单方法。从汉字的发明到简帛书,都是这种努力结果的代表。从甲骨文,到小规模批量印刷的《金刚经》,再到《救荒本草》,虽然都是纯手工的制作,而且中国人一直持续使用着这种整张木板印刷的方法,但正是这些努力奠定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基础和发展道路。但中国古代平面设计一直是以一种模糊的形态特征存在着,在形式和思维方法上没有多少创新,更谈不上现代平面设计理念了,这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性是有密切关系的。工业时代的到来不仅使很多旧的生产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五四"运动以后,西方文化思想大规模的"入侵"中国,西方平面设计思想和理念也传入了中国。二十世纪初三十年代中国美术界有一种观点:"'工艺美术'在中国是一个新名词,但并不是一种新事业,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实际上对于中国人从史前时代就开始的"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而言,也具有同样的性质。现代平面设计是从远古走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古代平面艺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工业的蹒跚起步,开启了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序幕,其中不乏先学志士的振臂高呼,和新思想、新学术的追随者们的不懈努力。但是,因为中国社会和民族工业的畸形发展状态所致,它没有系统的成为一门学科。它一直在"工艺美术"的范畴中,在"装潢"的名称范畴内存在着。虽然名称不是关键,但概念的不明确使得学科的发展方向受到影响。直至近十年,"视觉传达设计"这一名称和概念才开始并迅速的建立起来,以前中国美术院校中"装潢专业"的名称,正在逐步被淘汰。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真正的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伴随着艺术设计学科的建立和完善。而用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挖掘汉字所携带的中国文化基因的设计热潮,开始于近十几年。随着中国平面设计的成熟和发展,中国平面设计师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上。中国平面设计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已经在有意识或无意识(自觉或不自觉)的吸取汉字及其各种艺术形式的营养,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日本当代的平面设计中,对汉字和中国书法的深入研究和利用可以说早于我们,但日本设计师主要是从汉字与书法的形式美的角度去寻找可用的平面设计元素。我们可以见到大量的以汉字或日语假名为形,用中国书法的表现方式加入现代平面构成理念的作品。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汉文化的魅力和汉字对世界平面设计领域独特的影响力。当代中国设计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去表现以汉字和中国书法为代表的中国平面艺术,利用汉字和中国书法作为平面设计元素来表现观念。相对于外国设计师来说,中国设计师似乎更愿意从汉字所蕴藏的中国文化的深层意义中去探寻一些设计元素和灵感,去表现纯正的本土文化特色。在汉字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平面设计师,把握住了中国人的"设计智慧与能力中的优势基因",他们对中国文化理解的程度,是外国设计师所不具备的。不脱离世间万物的'象'和'形',并对物象的简约化和概括化表现的汉字,为创意和创形提供了一个富有张力的施展空间,中国设计师正是把握了汉字的这种特征,将作为主题或语言介质的汉字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发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我们可以从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中感受到汉字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从现代中国平面视觉传达教育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围绕汉字所展开的训练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汉字字体设计、汉字的图形创意变化等等。但在对于造型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应该对于汉字文化予以足够的了解和重视。汉字只是设计图象的一种形式,对态度、情感等内在体验的表现,是难以做到"完美"表现的。在平面设计中,仅仅是一种语言和手段,真正宝贵的是它所携带的"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事物形象创造性的概括与表现能力"的基因。研究汉字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是为了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这种文化基因,这种基因就是始终在我们情感和思想最深处的一种设计的智慧与力量。这种智慧与力量,从汉字发生到现在,通过汉字及其汉字的其他艺术形式,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帮助着,从来没有停止过。关注史前中国人类在二维空间中的创意与创形能力,以及古代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是发展中国平面设计必需的手段。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汉字与中国平面设计要做的还很多,将汉字和中国平面艺术携带和体现的中国人的"创意"和"创形"思维融入当代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语言中,从而产生一种崭新的创造力,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去展现中国文明不衰的艺术神韵,是中国设计师的理想与责任。参考书目:[1]《中国彩陶图谱》.张朋川.文物出版社.1990年10月[2]《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裘锡圭.见《古代文史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3]《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梁一儒户晓辉宫承波.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4]《中国古代书法史》.朱仁夫.北京大学出版社[5]《汉字体态论》.刘志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6]《甲骨文:发现与研究》.顾音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11月[7]《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8]《现代设计大系-视觉传达设计》.潘公凯、卢辅圣.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6月[9]《手势与语言》.安德列·勒鲁瓦-古昂.马萨诸塞技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10]《视觉思维》.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11]《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汉字设计“形”与“意”的再创造 汉字设计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的蕴涵、开放性的内容和千变万化的设计语言与视觉形式,对于平面设计非常重要。了解四五千年不曾间断的中国汉字研究的基本主流和发展概貌,分析研究汉字设计的形意,对于现代汉字设计、现代视觉设计思维的开拓以及符合现代意识的设计文化底蕴的增强有着实用而积极的意义。汉字设计是构成汉字形态、笔画和结构等形式与造型理论的探求。汉字设计的过程也是一个将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根据设计意象对视觉元素进行挑选、变换、组合;汉字设计也可以图形符号作为手段传达信息,其信息的整体由两种不同结构的符号承载着,即文字与图形集于一身。这两种结构通常是同时出现、互相补充,衍生出信息传达与解读的优势。今天,汉字设计的视觉传达需要突破一般视觉习惯,力求以集约化、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最深刻而丰富的内容,通过高度精练的视觉图形语言和易于理解的秩序传达预想的意义。    一、形    “形”,“有广义和狭义的认知,广义的‘形’是指所有与形相关的可视形态的统称;狭义的‘形’则是指具体的图形、形状等”。“形”主要通过视觉感知,视觉就是通过人的视觉器官来感知某一客观事物在某一特定时空的一种最初级的认识活动。视觉语言是用视觉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它通过造型媒介和语言手法表现出来。“现代设计的理论首先是着眼于视觉。”①对于汉字设计这一对象的把握,以视觉语言为基准的研究意识,更为集中地体现一种即时的视觉效应的追求,“是在生命感应之流的多维上截取的一个精粹的断面,是智性和感性的凝结。”汉字设计的研究以“形”视觉语言为基点,在于更好地理解汉字设计何以实现表现的精确和视觉沟通的顺畅。    1.变形变异   文字的第一性是传达,变化则是以传达为目的而在设计中运用的必然趋势。这里的变形变异是赋予汉字鲜明的个性而做的区别于电脑印刷规范字体的设计。这类汉字字体的设计常常建立在电脑印刷规范字体的结构构架上来做笔画的“文章”。设计基本是汉字印刷规范体的形与结构的再造,适度的扩张或收缩,有意的繁与简、增与省、断与连等以达到匠心独具。在实用的汉字设计中,为了适应特定的环境、产品特征与定位等的需要或追求特殊的表现趣味,表现个性特征与明朗的风格,往往做区别于电脑字库字体的特殊设计。借助汉字的电脑印刷规范字体的结构进行笔画的重新修改、规整、斜度、弧度、空白、切划、分割上的变形或赋予一定的特征,使原汉字字形显现出特殊而新颖的新字形。另外,特异组构也成为汉字视觉语言表现的手段。特异是在平面的构成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也同样成为汉字设计的手法之一。    2.移花接木  生活中事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往往是依一定逻辑进行的,违背逻辑而有悖常理的结合常被视为幻想。然而,世界的复杂性就在于诸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并非都在人们的经验之中,隐伏在逻辑定理之下的潜在的关联性往往造成了新的事物的诞生。如同物质世界中新的组合诞生新的事物一样,这种创造性的联想给了设计创造以极大启示,促使人们通过积极的记忆联想,以事物的表象为起点生发开去,通过加工组合,设计出新的汉字形象。汉字的异形同构即是指将两种不同的字体部分同时构成一个完整的字或字组的形式,会产生同构异形的效果。异形同构的手法在处理一个字体形象时多以两种或三种字形同构在一起,如黑体部分截取与隶书体同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平淡无奇的常见的印刷汉字字体形象改变,释放出原来字义没有的意外潜能。置换同构是移花接木的另一种视觉语言的表现。置换是指某一汉字结构形与形或某字与字的更改或变换;而同构则是找到事物内部构造相同的关系,使之保持信息的交换,亦即“沟通”,从而达到融合的目的。     3.反转相关  图底反转对于平面设计并非一个陌生的名词。平面设计中“图形与基底”、“正形与负形”“实空间”与“虚空间”就是这种心理规律的运用,即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考虑正形,又要考虑到负形。在研究图底的矛盾反转现象中,可以发现反转与图底交接的轮廓线具有联系,也就是说轮廓线作用于图底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形成实体的形象,即共用一形。共用一形表现几个形共同借用一个形才形成完整的形状。轮廓成形具有两面的性质,如同齿轮相交,紧紧地依据一条严密的交接线而构成各自完整的形态。这种一形多用、以有限创造无限的手法,反映出东方式的智慧,在汉字设计中也常常利用这样的视觉表现。共用一形作为反转相关视觉语言,有其限制的条件,即作为设计的一组汉字中有着同样的偏旁部首,这样就可以把它提取出来合并为一,围绕着一个共同的偏旁部首,合理安置这组文字的剩余部分,使之皆可恢复原初完整的汉字形态。共用一形由于汉字笔画、结构共用,产生形态的趣味性、符号性、合成感与大众化成为创意汉字设计中广泛运用的形式。    4.将虚拟实  汉字的虚空间是相对于实空间而言,虚与实的相互补充,构造出汉字字形兼容并蓄、若隐若现的效果。笔画减省就是汉字设计将虚拟实的视觉语言表现。由于汉字是笔画性文字,因此,笔画减省即是从笔画上入手,将汉字繁冗的某一笔画或细部笔画省略,保留汉字的关键部分,就能触发对该字的完整感觉,从而达到以部分来感知整体视觉效果。纵观汉字发展史,汉字笔画减省在艺术上增添了审美的情趣。在西湖的湖心亭有清朝乾隆皇帝所题的两个奇怪的文字“二”。其实这两个字是“风(风)月”二字的字心,“风(风)月”二繁体字去掉了外边的包围结构,暗指“无边”,此字意思为“风月无边”,形容此处风景无限优美。这种启人智慧的暗喻手法,使人领略文化上的乐趣,极易吸引好奇的目光,又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可谓是一石二鸟。     5.破中重生  正常而熟悉的形象很难引起人们的强烈感受,有目的地将其加以破坏,把熟悉的事物引向陌生并进行重新审视,不完整的形态所带来的刺激会打破人的正常心理,从而发现以前没有感觉到的新的视觉形态和新的视觉冲击。这种破坏的实质仍然是创造,它的价值在于破坏中诞生新的生命。把原有的字形解体,打破原来的结构关系重新组合,也是破坏中创造的构形手段,即分解重构。现代汉字设计以解构的方式将汉字笔画分解而重构,亦字亦画,在辨识中产生意趣。分解是将汉字笔画分解开来,以点、线、面的元素形式展现。重构是汉字不再着眼于单独的完美,每一笔画按照符合美的规律和空间的需要重新组合,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线条组合形式,重塑汉字的形式,造成汉字的“陌生化”,以提高汉字形象的视觉冲击力。    6.节外生枝   汉字字形外加装饰是通过修饰和增加纹样以显示汉字字体的精神面貌的一种表现方法。在汉字的笔画之外添加图形,或者将笔画处与线条接续,就如同树木上生出的枝桠、结出的果实或扎下的根须,好似“节外生枝”。由于添加图形并没有使汉字的原形改变,因而,倘若删除这些图形,仍然不会影响人们的阅读。加入的装饰图形突破了文字原形的意境空间,使观者在阅读笔画文字时与节外生枝之形所传达的信息沟通,为原来单薄的视觉思维添加了装饰的情境,渲染了氛围。外加装饰的处理,突出了字体结构的形式感和图形语言的意趣。在欧洲中世纪手稿中,词首字母被书写成复杂的装饰花纹,人们故意把花饰和字母书写形式融为一体,但却使人难以辨认。后来在欧洲古典戏剧、小说封面、酒店招牌上也有类似的花饰线体的使用,设计上利用如发丝似的形式圈绕,线条时细时粗,流畅优雅、古典细腻,有种如歌如诉般的浪漫情怀。外加的装饰线条在人们充分发现和肯定了汉字笔画独立的抽象之美的同时,延伸笔画并使之曲折,就成为丰富的汉字结构的装饰方法。汉字外加的装饰如同有形无声的乐章,渲染了文字的气氛,使汉字形象丰富饱满,特征更加鲜明,让人品味到神奇的韵律。    7.以图结字  由于汉字源于象形文字,从广义的视觉效应角度讲,任何一种形式的汉字字体都具有图形意义,可说它既是文字又是图形,是具有特定涵义和一定形态的一种文字图形。平面设计中,风格各异的汉字形式产生的亦是图形性的视觉效应,可以视为已经规律化、规范化的图式造型,具有视觉形态的语义性。中国民间的能工巧匠就不放弃字面之内的装点,借助书法的笔形,换墨黑为丹青,将图形限定在笔形的范围内,用丰富具体的视觉形象作为汉字的笔画,字意与图意相互映衬或相互结合,成为笔中适形的表现。以字绘图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种设计语言,从形式上看是以字作为绘制图形用的点、线、面、装饰等,将整篇的文字视为无数的点,积点成线,画出特定的图形。现代设计则以单个汉字作为点的元素,点的密集形式构成平面的大而新的汉字形或图形。就如同小孩捉迷藏的游戏,将原本直白平铺的语言含蓄地表述出来。它可以将最呆板的文字形编排成气象万千的新的形,产生字意画境,用美的形式活跃观者的视线。  每个汉字设计并非应用一种表现手法,上述所列汉字字形的视觉表现往往兼用,灵活处理,但皆为信息传达服务,追求独特的个性表现,以求独树一帜或趣味感。    二、意     “意”,《说文解字》中解释:“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③在汉语中“意”词的运用广泛与独特形成了一个系统,从设计艺术的角度说,传统意义上人们往往把设计的内涵、设计的思想概括为“意”。日本设计学会会长宫崎清教授认为由“音”与“心”所构成的“意”,“代表将心中生起的事物,转换成例如象声音这种人们可以感觉到的东西。”即同“设计”一词,为“人心之精华”。④《辞海》中,“意”,有“意思、意味”等解释。⑤由此解而延伸出意匠、意图、意象、意义、含意、意味、意趣、意蕴相关含义的词语。宗白华先生曾引述江顺贻的话:“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汉字形意造形艺术-视觉象形.心象表现商品编号:3531117ISBN:978-7-5430-5139-3市场价:¥40.00折扣价:¥32.00丛书:上架时间:2010-8-287:16:09出版社/厂商:武汉出版社作者:白清水.著出版日期:2010-7-10:00:00装帧:平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