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

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

ID:14469538

大小:10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8

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_第1页
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_第2页
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_第3页
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_第4页
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王庆松王庆松,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高级经理,高级经济师、高级风险管理师,办公电话:010-82678055,电子邮件:wangqingsong@picc.com.cn摘要风险偏好是市场主体为实现战略目标愿意并能够承担的经营风险及程度。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朝着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方向迈进,社会经济风险更加深刻、复杂,保险业作为提供风险保障的行业,需要更新风险理念,建立清晰、科学的风险偏好,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提升持续发展能力。保险金融集团是保险业经营、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充分运用好风险偏好体系这一重要工具,将风险政策传导到各业务

2、环节,有利于保险主体与监管部门、消费者的良性互动,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稳步达成行业转型升级目标。本文通过揭示风险偏好体系基本内涵和内在构成,剖析风险偏好体系对保险金融集团发展转型的重要推动作用,梳理目前国内保险业风险偏好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结合当前保险业经营实际提出了相关具体建议。关键词风险偏好;保险金融集团;风险限额当前,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推动保险主体确立清晰、科学的风险偏好,有利于保险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风险导向,克服单纯市场行为监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实现行业综合治理。保险金融集团依据新兴市场特点,基于自身可控资源(AFS)--核心是资本实力,

3、合理定位风险偏好(RiskAppetite),借助风险偏好体系这一重要工具,将企业高层风险政策及意图传导到业务环节。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的这种良性互动,推动风险监管理念有效牵引市场,提升行业风控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一、风险偏好体系的基本内涵与内在构成“风险偏好”来源于国外风险管理实践。中国保险业要引入这一概念,服务国内风险管理,需要清晰认识、准确理解基本内涵,搞清风险偏好体系构造的来龙去脉,深入剖析内部构成,汲取先进实践精华,充分扬长避短,才能对原有粗线条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精细化改造,使行业监管理念和集团战略意图更加完整、有力地传导到实际经营中。(一)风险

4、偏好基本内涵的界定国际风险管理实践的历史并不长,各国企业管理文化也存在较大差异,风险偏好基本内涵,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但综合各国实践,有广、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理解是企业最高决策层(如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为实现经营目标,愿意承担的风险及其程度,带有较强主观色彩,在英文中用“RiskPreferences”来表述,比较直白地说,就是对面临的经营风险或某一类风险“喜欢还是厌恶”。广义理解是为实现经营目标愿意并能够承担的风险及其程度,内涵比前者宽泛,兼具主、客观两层意思,不仅包括前者主观上的“愿意”,还有客观上的“能够”,英杰华(Aviva)即持有这种观点,在英文中通常用“RiskAp

5、petite”来表述。近年来,在表述风险偏好时,后者使用的越来越多,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汉语中的“偏好”主要是指喜欢或不喜欢某事物的态度,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上述广义上的“风险偏好”内涵很难为一般人所接受。在台湾,风险管理同行更多地用“风险胃纳”来翻译“RiskAppetite”,这个词能更切合地表达主客观结合的涵义。但是,大陆不习惯于使用这种汉语表达方式。“风险偏好”这一概念早期被提出时,主要是指上述狭义理解,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总体风险的态度或取向。这与风险意识相近或类似,根据对风险的不同偏好,可将不同经营管理者分为“风险偏好者”和“风险厌恶者”。前者愿意积

6、极地去承受风险,希望通过风险投资或从事高风险业务,获得更好回报,甚至经常性地从事冒险经营的行为;后者则是消极地回避风险,不愿意承受过大的风险,只希望获取比较稳定而偏低的回报。风险偏好通常以定性方式表述,并深刻地影响着总体风险政策。一般而言,在风险厌恶型的企业,董事会对经营管理环节的控制能力较强。二是对某一类风险的态度或取向。对于有些风险来说,如果企业不是典型的风险偏好型或风险厌恶型的,那么它对不同风险的态度就会基于特定情景进行考量。一般来说,对于保险机构来说,如果其主要业务是对短期流动性没有太高要求的长期寿险,它就更偏好承受股权或不动产的信用风险,因为它可以借此期望获得更高的

7、风险调整收益。而对于另一些风险来说,企业总是在试图去降低它的影响,如品牌和声誉的风险。由于早期风险偏好主要从主观上定性,比较容易在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达成共识,但是它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因缺乏准确的定量把握,风险责任难以有效分解。随着实践发展,可量化分解的风险偏好概念就产生了。“RiskAppetite”既有主观色彩,又兼顾客观内涵。在这种情形下,风险偏好是连结风险政策和经营环节的重要工具,它既能更细致、精确地表达风险政策,又可通过风险指标将风险责任向经营行为实施者传导。其中,起连结作用的就是风险容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