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65060
大小:47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8
《七上历史材料分析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一读:要注意读全,解题的基础。材料题分两部分,材料部分、设问部分二想:解题的关键。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三答:解题的落脚点1、问什么答什么。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和关键词,少说大白话。1、①右图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②图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③图中人物的体质特征有何特点?④图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2、看右图
2、,请回答:(1)图中文物的名称是什么?它制造于哪一朝代?(2)它反映了当时什么手工业的繁荣?(3)它在我国青铜器史上有什么地位?1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1)根据材料,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他的变法从何时开始?主要内容是什么?(2)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没有?请说明由。(3)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站在
3、哪一边?试说明你的理由。(4)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4、这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①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②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③至今有什么价值?1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2)他创作的新体诗歌被后人称为什么?(3)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他与什么节日有关?人们用什么样习俗纪念他?(5)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4、什么?答: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的前途、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至死不屈的精神,为理想、真理执着追求、探索奋斗。6、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⑴此人是谁?⑵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什么学说?他在文化上有哪些成就?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哪部著作里?⑶他还是大教育家,请你总结他在教育上的成就。127、阅读下列材料: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秦朝,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记者问:“尊敬的始皇帝,
5、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1)“秦始皇”答: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上会采取什么样的新措施来加强管理呢?”(2)“秦始皇”答:• 记者问:“请问您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3)“秦始皇”答:8、阅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请回答:(1)这是谁提出的建议?他生活在哪个朝代?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2)他提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3)这一建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哪位皇帝对待儒家的态度与其相反?能否据此说明他们的目的完全不同?12•9、穿越时空
6、隧道,我们来到西汉王朝,下面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一下汉武帝,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请你设计三个问题。•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10、阅读下面材料材料1 公元1世纪,古罗马的执政者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中,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材料2工人日报(2004报道:在西安举行的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材料3“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
7、,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安),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西到印度、伊朗等国及地中海东岸,并可直达古代罗马总长达7000多公里。(1)材料中提到的时间在中国是什么朝代?欧洲人当时把中国称为什么?(2)请你介绍一位开辟、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3)结合图文材料说明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形式(4)简要说说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往中的作用12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1).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2).后来谁改进
8、了造纸术?他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什么?(3).纸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12、阅读下列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请回答:①这是什么朝代谁说的话?②作者写过什么书?大概内容是什么?③这部著名史书在我国史学上地位如何?13、阅读下列材料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