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61099
大小:723.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8
《浅析宝庆竹刻的美学心理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5月JOURNALOFWUY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May2010文章编号:1006-7302(2010)02-0004-69浅析宝庆竹刻的美学心理特征单贺飞1,王宽宇2(1.五邑大学艺术与设计系,广东江门529020;2.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8)摘要:作为一项复杂而又高级的审美活动,民间美术宝庆竹刻的创作和鉴赏过程包含着奇妙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现象,论文探讨了宝庆竹刻的心理美学特征.关键词:宝庆竹刻;心理美学;心理现象;心理规律中图分类号:J525.9文献标志码:AAnAnalysiso
2、ftheAestheticand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BaoqingBambooCarvingSHANHe-fei,WANGKuan-yu(1.WuyiUniversityArtandDesignDepartment,Jiangmen529020,China;2.InstituteofPackagingDesign,Hu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uzhou412008,China)Abstract:Asacomplexandsophisticatedaestheticactivity,thecrea
3、tionandappreciationofBaoqingbamboocarvinginvolvesawonderfulpsychologicallawandphenomena.ThispaperexploresthepsychologicalandaestheticfeaturesofBaoqingbamboocarving.Keywords:Baoqingbamboocarving;psychologicalaesthetics;psychologicalphenomena;psychologicallaw中华民族缔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间美术.
4、于民间美术的发端,人们就已将生活习俗、审美情趣、文化心态和宗教信仰等积淀于其中,构筑成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宝庆竹刻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历代的宝庆竹刻大师们将自己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与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中国古典书画的意境融会贯通,创造了无数精美的竹刻艺术作品.宝庆竹刻如一首老歌,歌唱着动人的故事;又如一本图画的史书,讲述着古老的神话,可以说宝庆竹刻艺术是湖湘文化的“图像史书”.本文拟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宝庆竹刻的美学思想及其传承与创新.1竹与宝庆竹刻竹是历代文人骚客钟爱之物,早在《诗经》中就有“瞻彼其奥,绿竹猗猗”之句.后来,竹子更是成为吟咏的对象.尤其在文人兴起的宋朝
5、,竹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为重要,苏东坡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湖南省邵阳市旧称宝庆府,地处湘西南,属西高东低半山区半丘陵地貌,盛产楠竹,自古竹器收稿日期:2009-12-10作者简介:单贺飞(1980—)男,湖南株洲人,硕士,助教,从事平面设计和包装方面的研究,E-mail:6744630@qq.com.2010年70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其雕刻技艺种类齐全,题材丰富,手法别致,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007年6月5日,宝庆
6、竹刻这朵民间艺术奇葩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宝庆竹刻艺术之所以充满了美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与它的竹簧(材质)和竹簧雕刻(技法)是密不可分的.竹簧雕刻技法是宝庆艺人为竹刻工艺创新做出的杰出贡献,也为宝庆竹刻在竹刻艺术的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宝庆竹簧和竹簧雕刻的产生,实际上是竹刻材质和雕刻技艺的一场变革.竹簧的发明,使原来单一的原(圆)竹雕刻局面被打破.竹簧经加工,平整细腻、色泽淡黄犹如象牙般光洁美丽,造型上可方可圆、可成棱成角,规格可大可小,因受原(圆)竹材料限制而不便或不能表现的题材,在竹簧雕刻中却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刻簧操作利于平面和立
7、体运刀,由此派生出了一些新的雕刻方法.这些变革,把整个竹刻艺术拓展和引导到了一个有别于传统竹筒、竹根雕刻的新领域[1]80,如吴之璠的对弈图笔筒(图1)与宝庆减地阳刻八仙帽筒(图2).吴之璠的对弈图笔筒主要运用了高浮雕的艺术手法,树木枝干的交错通过浮雕的高低加以区分,人物在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下,亦表现出仿佛欲出离画面的艺术效果;塑造人物形象更加趋近于写实,尤其在人物神态的刻画上,更加注重细节刻画,以图像表现的手法营造了画面主体中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动作亦十分逼真,意在体现出真实的画面情境,具有很强的视觉张力.整个作品构图相对饱满,画面布局紧凑,具有较为质朴的民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