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12140
大小:50.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28
《齐鲁文化对山东人品格形成的影响分析 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齐鲁文化对山东人品格形成的影响分析论文齐文化--商业海洋文化鲁文化--原始儒家文化两着各有千秋,大约在汉朝两者融合,形成齐鲁文化“齐鲁”一名,因于先秦齐、鲁两国。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因为文化的一体,“齐鲁”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成为山东的代称。“齐鲁”和“山东”都是历史上形成的地理名词,今天看来,二者所指地理范围完全一致,可以通用。但在历史上,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山东”一名,在历史上所指地域范围变化很大,到宋元时期,
2、今山东地区,才作为行政区划提了出来,而包括范围,仍与今山东不同。直到清代才正式命名为山东省。从此,地域范围或有变化,但名称不变,范围出入也不大,与古齐鲁范围基本一致。讲齐鲁文化,先秦时代,以齐、鲁两国地域范围为准,汉代以后以今山东省区范围为准,二者或有不大一致的地方,只能以这个标准处理。“齐鲁”缘起于先秦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原是国家概念。齐与鲁是西周初年的两个封国,是西周在东方代行统治权的两个重要阵地。因为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最得力的人物:周
3、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建立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鲁居泰山之阳,都曲阜;齐居泰山之阴,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一说即临淄),后迁薄姑,再迁至临淄。齐、鲁始封时,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两国疆域不断拓展扩大,基本控制了今山东地区。而且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文化的交流,齐、鲁两国内部联系逐步加强。有别于中原、燕赵、秦、晋、吴越、荆楚等的齐鲁地域文化圈逐步形成。“齐、鲁”一词也逐步联系起来,由国家概念向地域概念过渡。首先将齐、鲁联系起来的是孔子。他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4、”(《论语·雍也》)这是指齐、鲁两国思想文化的联系和区别而言的,还未把齐、鲁联为一个词。过了不久,他又说:“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左传·定公十年》)又进一步强调了两国文化的内在联系。但是,这里的“齐鲁”仍是国家概念,各自独立其义。到战国后期,“齐鲁”才真正组成一个词,成为含有统一文化特点的地域概念。最早把“齐鲁”作为统一地域概念使用的是荀子。《荀子·性恶篇》云:“天非私齐鲁之民而外秦人也,然而于父子之义,夫妇之别,不如齐鲁之孝具敬父者,何也?以秦人之纵情性,安恣睢,慢于礼义故也,岂其性异矣哉!”把“齐鲁”与秦对言,显然是指两个地区。齐鲁地区的人
5、文与秦国地区的人文有何不同呢?齐鲁尚礼义,有“礼义之邦”誉称,秦则缺乏礼义文化,是其政教不同造成的,绝非因为人的本性不同。从此之后,“齐鲁”一词便经常出现,或作为国家概念,指齐、鲁两国,或作为地域概念是指今山东地区;或作为地域文化概念指齐鲁文化范围。如《史记·儒林传》云:“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就是说汉代生于燕郡(今北京)的韩婴作《诗》内外传(即《韩诗》),其语言和学术观点,与齐鲁地区作为今文或古文经学的《诗》论特点明显不同。《汉书·艺文志》说:“汉兴,有齐鲁之说”;《晋书·范宣传》:“讽诵之声,有若齐鲁”;苏辙诗有句:
6、“我本生西南(四川眉山县),为学慕齐鲁”;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吴伟业《赠苍雪诗》:“洱水与苍山,佛教之齐鲁”等等。“齐鲁”一词,已成为较为固定的地域概念,这一概念源于齐鲁两国,且与两国文化有许多共同特点,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地域文化圈分不开。这一方面说明,齐、鲁两国文化经过逐步融合到战国时代已初步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文化实体,成为天下向慕的“礼义之邦”了;另一方面作为地域概念也明确化,即指今山东地区。山东号称“齐鲁”、或简称“鲁”,或别称“齐”。就是这样形成的,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较固定的地域范围。粗犷刚烈的齐人如果说鲁
7、人文质彬彬的话,那么齐人给人们的印象则是粗犷刚烈,他们可杀而不可辱,面对挑战,置生死于度外,全力施为,一决雌雄。在中国历史上,粗犷刚烈的典型事例,大多发生在齐地,或由齐地人唱主角。欲知其详,请看刘德增《粗犷刚烈的齐人》一文。刘淑强女士的《鲁国文化与周礼》一文,又就周礼对鲁国文化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了深入的阐述。体魄强悍,粗犷刚烈,喉咙粗大,不善言辞,遇事说不上三句话,便吹胡子瞪眼睛撸袖子,“砍头不过碗大疤!”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这便是“山东好汉”给人的印象之一。小说家写山东人,往往尽力刻划山东人的这一面,瓦岗寨里的程咬金,梁山泊上的李逵,粗犷、莽撞、
8、豪爽、勇武、坦直,庶几成为小说家笔下的山东人的固定形象。然则这又决非小说家妙笔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