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优秀论文 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优秀论文 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研究

ID:14375731

大小:55.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2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优秀论文  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研究_第1页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优秀论文  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研究_第2页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优秀论文  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研究_第3页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优秀论文  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研究_第4页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优秀论文  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优秀论文 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精品】毕业论文优秀毕业论文本科论文专业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优秀论文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研究关键词: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空间分布枝系构件种群结构摘要:油篙(Artermisiaordosica)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半灌木植物,生态幅广,广泛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于生长在脆弱生态条件下的荒漠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但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研究的空白点多,所以开展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很大的意义。为此选取宁夏沙坡头,甘肃省古浪县鸣沙咀和民勤县蔡旗乡这三个干旱区油蒿天然林分布且没有人为干扰的典型分布区,研究了以下几项内容:(1)油蒿群

2、落的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2)油蒿种群的大小结构;(3)油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4)油蒿种群种内竞争;(5)油蒿植株枝系构件,得到以下结论:(1)从沙坡头到鸣沙咀再到蔡旗,随着降水量逐渐减小,油蒿群落内物种丰富度也逐渐减小。即树木种数从沙坡头的10种到鸣沙咀的6种,再到蔡旗的3种,从东到西呈现出减小的趋势。研究区油蒿群落中最多的科是菊科(5种),其次是藜科(4种)、禾本科(3种)、豆科(2种),蓼科、柽柳科,萝蘼科均为1种。从各样地植物的重要值排序可知,油蒿种群在这三个研究区中都是优势种,在这三个区域的群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通过对油蒿种群大小结构的分析,沙坡头和蔡旗油

3、蒿种群处于稳定阶段,说明油蒿种群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并且在自然条件下能够很好的完成自然更新;鸣沙咀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油蒿种群处于增长阶段,说明该地区油蒿种群能够利用当地的环境条件实现自身生存扩展的最大化。具体比较鸣沙咀地区的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种群结构发现: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从幼龄级向中龄级过度期间死亡率较高,固定沙地油蒿种群幼龄级和中龄级数量丰富。(3)研究区内不同地区各油蒿种群总体空间分布格局类型为聚集分布,但是各样地聚集度大小存在着差异,聚集性强度大小为:鸣沙咀半固定沙地>鸣沙咀固定沙地>沙坡头样地>蔡旗样地。对种群格局规模

4、的分析表明:沙坡头油蒿种群的格局规模为8×8m,鸣沙咀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格局规模为8×8m;鸣沙咀固定沙地油蒿种群形成两个格局规模,分别为4×4m和8×8m;对蔡旗油蒿种群进行格局分析时取样面积应该大于20×20m。(4)随着径级的增大油蒿种群种内竞争的强度逐渐减小,这与油蒿个体的大小差异造成其本身对环境资源的占有能力不同有关;从不同地域来看,种内竞争的强度大小顺序为:鸣沙咀固定沙地>沙坡头>鸣沙咀半固定沙地>蔡旗,分析造成种内竞争大小差异的原因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5)研究区内不同地域油蒿植株枝系构件存在着差异。沙坡

5、头油蒿植株分枝角度、分枝长度从外向内有增大的趋势,径枝比为先减小后增大;呜沙咀各级分枝角度的差异不大,没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分枝长度从外到内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径枝比从外到内逐渐减小;蔡旗样地油蒿植株的分枝角度出现从外向内减小的趋势,而分枝长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径枝比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分枝构件的变化是油蒿适应干旱的生态特性,通过调整枝系长度和角度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对三个不同地区油蒿种群的树冠分维数和分枝分维数进行了比较,结果为:沙坡头>鸣沙咀>蔡旗。【精品】毕业论文优秀毕业论文本科论文专业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优秀

6、论文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研究关键词: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空间分布枝系构件种群结构摘要:油篙(Artermisiaordosica)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半灌木植物,生态幅广,广泛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于生长在脆弱生态条件下的荒漠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但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研究的空白点多,所以开展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很大的意义。为此选取宁夏沙坡头,甘肃省古浪县鸣沙咀和民勤县蔡旗乡这三个干旱区油蒿天然林分布且没有人为干扰的典型分布区,研究了以下几项内容:(1)油蒿群落的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2)油蒿种群的大小结构;(3)油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4)油蒿

7、种群种内竞争;(5)油蒿植株枝系构件,得到以下结论:(1)从沙坡头到鸣沙咀再到蔡旗,随着降水量逐渐减小,油蒿群落内物种丰富度也逐渐减小。即树木种数从沙坡头的10种到鸣沙咀的6种,再到蔡旗的3种,从东到西呈现出减小的趋势。研究区油蒿群落中最多的科是菊科(5种),其次是藜科(4种)、禾本科(3种)、豆科(2种),蓼科、柽柳科,萝蘼科均为1种。从各样地植物的重要值排序可知,油蒿种群在这三个研究区中都是优势种,在这三个区域的群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通过对油蒿种群大小结构的分析,沙坡头和蔡旗油蒿种群处于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