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354036
大小:7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8
《2015届中考语文备考知识点复习教案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跨界大课堂语文登山型创感学道读精美作品塑完美灵魂【自研课导学】预习课(晚自习15分钟)自读自悟《学问与智慧》,15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通读全文,积累以下词语:“寸积铢(zhū)累、融会贯通、远瞻、大郤、大窾、矻矻、晦塞、探骊(lí)得珠、鞭辟入里”等词的音与形。晨读课(目标)(25分钟):1、全班同学齐读《学问与智慧》一遍,掌握以下词语的音与形:(15分钟)寸积铢(zhū)累、融会贯通、远瞻、大郤、大窾、矻矻、晦塞、探骊(lí)得珠、鞭辟入里;2、反复诵读课文第5段,尝试背诵。(10分钟)【展示课导学】(课题:《学问与智慧》作者:罗家伦)·晨读成果展
2、示:1.内容:听写晨读识记的重点词语。检效方式:在小黑板上听写。检效时间:5分钟。·学习主题:1、准确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2、分析并体会论证方法。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程序、要求、时间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展示课题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提炼观点整体感知内容:准提炼文章中心论点方法:1、快速默读全文,用横线画出表示作者观点的语句;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述本文论证结构(思维导图最佳
3、),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学有余力者,深入分析文章某部分的论证思路。预时:8分钟交流与分享A.两人帮扶对:相互听读5段,比谁读得有韵味。预时:3分钟挑战与冲刺B.五人互助组:小组长主持,循环探讨以下问题:在作者眼中,学问和智慧哪个更重要?预时:5分钟准备与预展C、十人共同体:①交流: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着力解决前两个互动阶段未解决的问题。②抽签: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③预展:1.检测性展示区由小组长负责进行小组过关检测;2.大展示攻关区积极预展,要求准备充分,重点突出,体现特色。预时:7分钟展示主题一:整体感知提炼观点方案预设:1、黑板呈现作者所持观点,做到内容充实
4、。2、推举“小老师”引领全班同学整体感知全文,探究文章的主要观点。展示主题二:划分结构分析思路方案预设:1、黑板呈现文章的论证结构及论证思路。2、引领全班共同分析探究。3、自我创设探究性追问,发动全班互动式学习。展示主题三:含英咀华体会方法方案预设:1、黑板呈现文中所有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2、推举“小老师”引领全班同学体会论证方法的作用3、重点段落发动全班齐读。预时:24分钟△我的感知:作者的主要观点:★论证结构论证思路:△我的体会:论证方法:1.2.3.体会方法含英咀华内容:体会论证方法的作用知识链接:论证方法指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方法。一般包括举例论
5、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方法:精读课文4-6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并说说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预时:8分钟等级评定:☆【训练课导学】巩固提升三级达标反馈训练题书写等级:达成等级:得分:“知入”与“知出”张运辅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
6、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
7、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