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335325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8
《高职思政课感恩教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思政课感恩教育研究高职思政课感恩教育研究高职思政课感恩教育研究高职思政课感恩教育研究 1、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将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生活质量的提升。感恩是优秀品德,是受人们广泛称颂和传扬的,在我国古代,感恩与感恩教育主要以“孝”和“孝道”的表现形式散见于《四书》《五经》、古代诗词、名人家训当中,孝的意义与孝德的培养是其主要内容。但对于感恩及感恩教育却缺少专门的论述。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专门研究是近十
2、年左右才开始的,这些研究大多从感恩缺失的原因入手,着重研究感恩教育的应对措施,具有很大的探究价值,对本文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由于对高职学生感恩教育方法的研究上仍有拓展、创新的空间,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感恩教育模式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带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感恩教育的深入拓展。 2、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中指出:“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坚持知行统
3、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修订完善大学生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可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感恩教育模式的研究,具有更加突出的必要性、紧迫性。 感恩教育
4、是提高高职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需要。感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也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但是,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种种负面因素的影响,部分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他们极端自我、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情感冷漠。这种现象必定会造成高职大学生道德素养的低下,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感恩教育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相融合,运用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激发感恩情感,培养其良好的感恩品行。开展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其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5、发展。 感恩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的基础,而师生关系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作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力军,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感恩教育为载体,加强对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开展感恩教育,能够对学生心灵有所触动,促使其自我反省、懂得感恩、体谅他人。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态与同学、老师相处,可以极大地减少矛盾和摩擦,能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构。 感恩教育是深入拓展高职思政课建设的需要。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单是单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人
6、性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以促进高职大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而感恩教育贴近现实生活,同学生紧密联系,对于培育高职大学生健康的品行,改善思政课教学效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为多渠道开展感恩教育,教师可在教材讲解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感恩励志故事等内容来引导和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感恩教育的感化,有利于深入拓展高职思政课建设。 3、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音像视频教学法。高职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应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同时结合音像视频资料,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改善思政课教学效果,增强
7、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例如,通过播放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的影视作品,如,纪录片《国情备忘录》、《复兴之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放牛班的春天》、《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建党伟业》等音像资料,能够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精神,引发学生共鸣,增强其感恩意识。 情感教育教学法。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缺少情感,道德就是枯燥乏味的空话。所以说,感恩教育是一种
8、情感的交流互动活动,情感教育的缺失将导致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从情感层面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最终将感恩的情感转变成道德领悟的动力,进而引导学生的感恩行为。例如,我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这一课时,我首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