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解读专利制度的缘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解读专利制度的缘起从早期专利制度看知识产权正当性的条件唐昭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 关键词:专利制度/建构/衡平/对价 内容提要:专利制度是促进技术进步、发展国家经济的利器,同时,专利制度也因其建构的特征而成为知识产权学者追问的对象,而在一切问题中,首先应该解读的是专利制度的缘起。本文从专利制度产生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思想基础以及立法技术的储备等角度分析1474年《威尼斯专利法》和1623年英国《垄断法》的产生与存在方式,并着重阐明了早期专利制度的对价与衡平机制,认为因对价而
2、衡平的构建是专利权乃至知识产权取得正当性的条件。 一、引言 对于任何事物的研析都应分成三个问题:该事物从哪里来?该事物此刻是什么?该事物要往何处去?专利制度因其特别的、建构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1]的特征尤其使得知识产权学者要去追问专利制度的缘起、专利制度的正当性等问题。关于专利制度的缘起,多数学者秉承了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关系的理论,简单地将专利制度归结为工业化与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然而,从经济基础到专利制度构建,其间的道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实际涉及到专利制度产生的经济背景、哲学背景、
3、构建者的政治职能以及当时的立法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只有全面理解上述问题,才能正确解说专利制度的缘起,也才能给予专利制度乃至知识产权制度的正当性一个实证的基点。 二、1474年《威尼斯专利法》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就我们现有的史料而言,1474年《威尼斯专利法》应是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该法规定:任何人在本城市制造了前所未有的、新而精巧的机械装置者,一俟改进趋于完善至能够使用,即应向市政机关登记;本城其他任何人在10年内未经许可,不得制造与该装置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如有制造者,上述发明人有权在本城任何机关
4、告发,该机关可令侵权者赔偿一百金币,并将该装置立即销毁。由此可见,《威尼斯专利法》具有以下特点:(1)保护对象仅限于机械装置;(2)授予专利的实质条件为新颖性、实用性;(3)授予专利权的形式条件为登记,并且登记是强制性的;(4)将专利权内容限定为“制造”;(5)对专利权有时间限制;(6)对侵犯专利权的行为科以损害赔偿责任与销毁侵权产品的法律后果。面对这样一部法律,我们或许可以轻易地得出如下结论:1474年《威尼斯专利法》已经具备了现代专利制度的基本雏形。然而,这一结论的出发点在哪里呢?是这部法律与15世纪的威尼斯时代的契合关系吗?显然不是,我们只是在
5、说明该法与现代专利法在文字表述及立法技术上的相似性。而论及1474年《威尼斯专利法》,我们必须寻找它与那个时期的社会关联、政治关联以及经济关联,即对于1474年《威尼斯专利法》的阐释只能是在15世纪的威尼斯语境中进行。 回溯整个15世纪,威尼斯无疑是欧洲经济世界的中心,威尼斯的富足主要源自于其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当时的威尼斯商人紧紧掌握着胡椒、香料、叙利亚棉花、小麦、葡萄酒和食盐等海上大宗贸易,当然,也有资料(狄德罗《百科全书》)显示,在工业技术的发达和早熟程度方面,威尼斯也处在欧洲工业中心之首,然而,威尼斯的商业资本主义胜过工业资本主义的确是当时
6、威尼斯经济现实的写照。“在发展技术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等方面,威尼斯与其说是领先,不如说是落后。其原因或许在于;威尼斯历来主要与东方往来,而意大利其他城市则更多地同西方打交道。威尼斯的财富既然得来容易,人们也就拘泥于成规旧例。”[2]同时,为了建立政治威望,威尼斯极力美化城市,“就在15世纪期间,威尼斯逐渐改变了面貌;原来的夯土路改铺石子路面,运河上的木桥和木板码头一律改砌石块,其他市政建设还不算在内,如开挖水井,清理有时变得奇臭难闻的市内运河。”[3]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除了经济、政治背景外,我们还
7、要考察15世纪威尼斯时代的法学思想的储备状况。众所周知,在法律史上最具意义的学院是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波伦亚大学,公元1100年左右,伊尔内留斯在那里引导了对优士丁尼《学说汇纂》的研究。继波伦亚大学之后,以对《学说汇纂》的研究为中心的法学院不久就涌现在欧洲各地了。传统上将这一时代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注释”阶段,即在流传下来的经典文本的篇章上加注注释;第二个阶段为“评注”阶段,即就罗马法学家探讨的一切主题给出内在和谐的评论。大约在公元1250年,阿库修斯对累积的大量各种各样的注释性著作进行了编辑,合编为权威的《规范注释》。“这些先驱将罗马法确立为
8、法律和政治理性的最高体现,他们设立的罗马法课程体现了中世纪各国相对简单的本土制度对罗马法的继受和融合。他们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