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ID:14286297

大小:8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7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_第1页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_第2页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_第3页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_第4页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为什么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已经破坏不能使用的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还可以勉强使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根据应力达到破坏强度,为了使建筑避免出现这种状态从而进行计算,使建筑数值高于极限承载能力状态的数值。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要计算那些方面??答:1作用效应组合计算;2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3斜截面承载力计算;4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5受冲击切承载力计算;6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三,1作用效应组合计算所用到的公式及其作用: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跨中截面设计弯矩Md=γGM恒+γqM汽+γqM人支点截面设计剪力Vd=γGV恒+γG1V汽+γG2V人2正截面承

2、载力的计算所用到的公式及其作用:(1)T形截面受弯构件位于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三者中最小值取用。翼缘板的平均厚度h′f=(100+130)/2=115mm①对于简支梁为计算跨径的1/3。b′f=L/3=19500/3=6500mm②相邻两梁轴线间的距离。b′f=S=1600mm③b+2bh+12h′f,此处b为梁的腹板宽,bh为承托长度,h′f为不计承托的翼缘厚度。b′f=b+12h′f=180+12×115=1560mm(2)判断T形截面的类型设as=120mm,h0=h-as=1300-120=1180mm;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3)求受拉钢筋的面积As满足多层钢筋

3、骨架的叠高一般不宜超过0.15h~0.20h的要求。梁底混凝土净保护层取32mm,侧混凝土净保护层取32mm,两片焊接平面骨架间距为:§2.2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复核⑴跨中截面含筋率验算h0=h-as=1300-113.60=1186.40mm⑵判断T形截面的类型时,则按宽度为b′f的矩形截面计算。⑶求受压区的高度x⑷正截面抗弯承载力Mu说明跨中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3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公式及其作用: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受弯构件,符合下列条件时要求时则不需要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而仅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跨中:0.50×10-3ftdbh0=0.50×10-3×1.39×180

4、×1186.40=148.42kN>Vdm=84kN支点:0.50×10-3ftdbh0=0.50×10-3×1.39×180×1250.10=156.39kN

5、取为斜直线。即:剪力分配见图2所示。§3.4箍筋设计:箍筋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需设置弯起钢筋的区段长度(距支座中心)4全梁承载力校核各弯起钢筋计算列于下表弯起点12345弯起钢筋的水平投影长度mm11281093105710381020弯起点距支座中心的距离mm11282221327843165336弯起点距跨中的距离mm86227529647254344414分配的设计剪力Vsbi(KN)166.51149.04109.1584.00632.64需要的弯筋面积mm211211004735475220可提供的弯筋面积mm22ф322ф322ф322ф162ф161608160816

6、08402402弯筋与梁轴交点到支座中心距离mm5641693278538514889弯筋与梁轴交点到跨中距离mm91868057696558994861各排钢筋弯起后,相应的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如下表:梁的区段截面纵筋有效高度h0(mm)T形截面类型受压区高度x(mm)抗弯承载力Mu(kN-m)支座中心至1点2ф321250.10第一类20.91558.141点~2点4ф321232.20第一类41.841090.742点~3点6ф321214.30第一类62.761636.283点~4点8ф321196.40第一类83.682079.964点~5点8ф32+2ф161191

7、.65第一类88.912195.825点~跨中8ф32+4ф161186.40第一类94.142309.02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及斜截面抗弯承载力校核见图5。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受弯构件,当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采用下列公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