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76083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7
《媒体新闻报道与名誉权保护的调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媒体新闻报道与名誉权保护的调和研究(一)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大陆法系理论肯定媒体新闻报道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其与名誉权同属受宪法保障的权利。为调和两者的冲突,德国通过一般人格权扩大对名誉的保护,理论上认为两者位阶相似(拉伦茨2003),将媒体的言论区分为评价意见和情况陈述,以代表正当利益的观点考察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Hager1996),强调在个案中通过利益权衡以及比例原则来决定损害名誉的媒体言论是否构成侵权(施瓦布2006)。日本在战后采用的是媒体新闻的真实性(限于公益事项)与相当性法理,理论上
2、着重对案例的梳理与分析,最近开始讨论网络中的名誉权毁损问题(五十岚清2009)。我国台湾地区司法实务一再强调媒体新闻自由对名誉权的优越价值,但学者认为两者具有平等价值,并主张通过故意过失与违法性这两个要件予以调和(王泽鉴2009)。在英美法系上,美国依据新闻自由的自治理论,在纽约时报案中确立了新闻自由优先原则,以“真实恶意”作为审查标准,并将其适用范围从政府官员扩大到公众人物(DanielJ.Solove2003)。但是,此种法也受到了学者的批评(DavidA.Anderson1992)。英国诽
3、谤之诉的构成要求媒体的言论具有诽谤性、针对性和公开性,作为保护媒体言论自由的平衡机制,媒体可以新闻真实、合理评论以及特权作为抗辩理由。受欧陆法的影响,近年来学者主张扩大新闻自由的范围(MarleneArnoldNicholson2000)。概言之,对于媒体新闻报道与名誉权之间的冲突,国外研究通常强调两者的基本权地位,而对于两者的调和,则是在侵权法的框架内,具体区分情况陈述与意见表达、受害人(是否公众人物)、相关议题(公共事项或私人事项)、言论性质(政治性、商业或文艺言论)及目的、抗辩事由等加以衡
4、量。比较而言,美国法给予新闻自由的保护程度最高,欧陆、日本次之,英国最低;对名誉权的保护则与之相反。(二)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我国理论研究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缘起。1986年之后,名誉权案件逐渐增多。理论界与司法界认识到,名誉权保护与新闻自由存在冲突,焦点是如何划分正当舆论监督与名誉权保护的界限(王利明,杨立新1995)。2.争鸣。针对典型案例,苏力认为,当名誉权与媒体的新闻自由冲突时,法律应优先保护新闻自由(1996)。该文随之引发广泛争鸣。有学者认为新闻自由与名誉权同等重要,应兼顾两者予以利
5、益平衡(关今华,张新宝1997);也有学者主张为保障正当舆论监督,公民负有忍受轻微损害的义务(王利明2005),还有学者坚持名誉权优先及公共利益优先原则(郭明瑞2006);还有学者从抗辩事由的角度5出发,认为只要新闻活动所产生的信息具有可靠来源和新闻价值,就不构成名誉权侵权(郭卫华2002)。3.深化。近年来,新闻学界(魏永征2007)与法学界(杨立新2008)均有学者大力主张在立法层面上规定新闻媒体侵权责任及抗辩事由,以划清媒体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之间的界限;在制度层面上,学界研究已突破从抽象
6、价值角度调和新闻自由与名誉权的做法,注重从个案中发掘调适二者的机制,以此来发展法律规则。如方流芳对上市公司名誉权案(2003)、王军对范志毅案(2005)、梁治平对宣科案(2006)以及汪庆华对陈永贵案(2008)的研究。还有学者从比较法的角度,主张借鉴美国的“真实恶意”规则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予以限制(张洪波2006),或者借鉴英国法上诽谤之诉的构成要件(王军2008),或者借鉴“公正评论规则”作为抗辩事由(胡弘弘2009)。我国目前理论研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研究偏重价值层面
7、,具体制度上有所欠缺。对于媒体舆论监督与名誉权保护之间的冲突,许多学者倾向从利益衡量、价值选择及宪法规范层面思考,这虽然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两者的冲突,但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而且缺乏具体规范支持;2.研究路径不足。学界往往从制度设计层面对媒体舆论监督与名誉权保护之间的冲突展开研究,偏重于立法论,试图在侵权责任法上专门确立媒体侵权责任制度,较少运用解释论对现行规范和审判实践多年积累的判决予以分析评价。(三)研究意义1.媒体新闻报道与名誉权保护的调和,既关系民意表达与舆论监督,又涉及人的尊严与人格的自
8、由发展,在法律框架内寻求调和两者的机制,深具理论价值;2.媒体新闻报道与名誉权的冲突是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切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两者之间呈现更大的张力。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既积极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又有效保障公民及法人的名誉权,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3.长期以来,我国既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制大众传播行为,也缺乏宪法诉讼保障新闻自由,因而在新闻媒体的主体地位、权利保护及侵权责任认定等方面存在立法缺陷。为划清媒体正当行使权利和媒体侵权的界限,运用侵权法来弥补新闻法制不健全的不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