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我国干燥技术的新型发展道路[a]

探索我国干燥技术的新型发展道路[a]

ID:14235811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7

探索我国干燥技术的新型发展道路[a]_第1页
探索我国干燥技术的新型发展道路[a]_第2页
探索我国干燥技术的新型发展道路[a]_第3页
探索我国干燥技术的新型发展道路[a]_第4页
探索我国干燥技术的新型发展道路[a]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我国干燥技术的新型发展道路[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索我国干燥技术的新型发展道路刘登瀛1、2曹崇文3(1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2华北电力大学,北京102206;3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3)1前言干燥作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广泛领域,它不仅是大批工农业产品不可或缺的基本生产环节,干燥也是我国的耗能大户,所用能源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12%左右[1]。另外,干燥过程造成的污染又常常是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干燥技术的进步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当前,能源与环境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2004年6月,国务院在原则通过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时指出[2],“

2、必须坚决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这一新形势下,研究我国干燥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探索干燥技术的新型发展道路,不仅是在干燥领域尽快适应与全面落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需要,对干燥技术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我国的能源、环境现状与发展战略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物质保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发展,能源需求迅速增长,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巨大压力。据报道[3],到2005

3、年,我国能源供给的总量预计可以达到13亿1557万吨标煤,比2000年的10亿6988万吨已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仍然远不能满足更快增长的能源需求。表1给出了各类能源的供需差距:表12005年我国能源的供需矛盾单位能源供应能源需求产量比例(%)消费量构成比例(%)煤万吨11720063.4120339-12240959.5石油万吨1650017.926293-2674526.0天然气亿m35005.05004.6水电亿kWh355810.835589.9其它万吨标煤/2.9//合计万吨标煤132000100.0144670-146952100.0从表1可以看出,到200

4、5年末,我国能源供需差距总量达到12670至14952万吨标煤。其中,煤炭为3139~5209万吨,石油为9793~10245万吨,使我国石油的年进口量有可能突破1亿吨。这就使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宏伟目标,那时的能源需求总量有可能超过36亿吨标煤[4]。从我国的能源供应能力来看,远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成为不可替代的战略选择。随着我国能源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到2002年,我国的GDP(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进入世界前

5、6位,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3.87亿吨标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0%,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污染物的排放却大大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据国际能源机构估算,2001年我国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总量为8.4亿吨碳,占全球化石燃料CO2排放总量的13%,居世界第二。2001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2.75kg/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4]。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2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为1927万吨,烟尘排放总量为10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为941万吨。2005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召开“人大”期间指出,按同等单位G

6、DP的增长计算,我国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如SO2和NOX,已达到发达国家的8至9倍。“目前我国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大大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5]大气污染的日益加剧不仅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也给人民生活与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其中,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影响我国许多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2001年,在全国进行大气监测的341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未达到二级标准,处于中度或严重污染状态。在这些可吸入颗粒物中,直径小于2.5μm的细微颗粒占的比例很大,这种细微颗粒将在大气中长期悬浮,被人体吸入后,几乎无法去除,

7、危害极大。据文献报道[6],在世界癌症死亡病例中,肺癌死亡率约占28%,而其中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致癌的。表2给出了世界各国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的比较。表2不同地域PM10排放总量,Mt/年(不含生物质燃烧及二次NO3有机物)地域19902040高限低限美国2242.622.5加拿大3.04.02.6日本8.210.05.3西欧23.536.718东欧17.133.320.5中国46.421686.9印度12.549.422.8世界其它地区68.6216129总量240675351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与环境挑战,我国最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