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单元分析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单元分析

ID:14226800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7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单元分析_第1页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单元分析_第2页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单元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单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材概览]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在氧气的性质中已经知道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而且与氢气的性质很相似,因此也进一步巩固、补充和深化了氧气、氢气性质的认识。而且通过学习了解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等的内容打下基础。二、本单元内容特点:(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2)氧气、

2、氢气仅就其单质本身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研究,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化合物。而本章还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的含氧酸等。因此,从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三、与老教材相比第一节与第二节合并为课题1,木炭等无定形碳一笔带过,没有放在与金刚石并列的位置上,将C60作为正文出现。第三节与第五节合并为课题3,加强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对比。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改变均放到了第七单元。醋酸没作专门的介绍,但对其酸性还是要了解的。所以本单元内容表面看好象少了,但从

3、整本书看却没少,要求也没降。[知识结构透视]        金刚石碳的单质    石墨     碳的化学性质        C60                  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      性质碳的氧化物              用途        一氧化碳[单元目标聚焦]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动性,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3.掌握二氧化碳

4、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4.掌握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和收集方法,并懂得其中的道理,会动手制二氧化碳。5.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会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其对环境的污染。过程与方法6.1.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比较,学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法。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及上网查询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对

5、碳和氢气相似性质的比较,学习联想、对比、归纳的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4.通过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演绎、迁移的能力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5.通过对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氢气的比较,学习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分子组成的差异理解物质性质的差异。6.通过对一氧化碳和氢气从组成、可燃性、还原性的对比,以及实验装置的衍变讨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实验装置的设计能力。情感与态度1

6、.通过对生活中常用物质的分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现象的探究欲望。2.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重点难点扫描]1、重点(1)碳的化学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2、难点(1)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2)碳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碳酸   碳酸盐间的相互联系

7、(3)研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知性质,由性质知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要使学生建立:“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式。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一定基础,所以已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技能。[实验活动分析]本单元共有实验九个,活

8、动与探究一个,调查与研究一个,家庭小实验两个。几个实验的建议: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实验建议老师们将实验的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归纳装置的异同,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在比较中得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如实验结束时,应该如何操作。也可以与“氢气还原氧化台铜”(课本第93页出现过)的反应方程式比较,以便于归纳碳的还原性。另外做该实验时要注意木炭与氧化铜的比例应控制在约1:10的比例,从理论上看,其比例应为12:160,考虑到有一部分木炭与试管中的氧气反应,会有一部分一氧化碳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