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新时期体育教师的职业理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时期体育教师的职业理念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体育”为教育原则,以“民主教育”为工作重心。 【关键词】新时期体育教师职业理念 前言 21世纪是我国的一个特殊发展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针对当前的形势和现状,
2、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方面提出。即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实质涵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强调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对于指导新时期
3、的体育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逐步构建,将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吃饱穿暖的“温饱”生活,逐步开始提高生活质最,重视生活享受,品味生活文化。能够拥有充足的休闲时间享受高质量的休闲生活,成为社会进步,人们生活富裕的明显标志。因此,新时期体育教师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教学目标都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职业理念。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 体育课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理应成为体育教学重要的任务,这也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提
4、供和代替的。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重视传统知识技能,忽略学生身心健康的片面思想,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发展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坚持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的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是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已不单单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因此,体育课中,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培养学生
5、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比掌握一些动作技能更重要。 二、以“快乐体育”为教育原则 1、充分运动的快乐3 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在身体练习过程中机体要承受一定运动负荷,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全身的新陈代谢加快,废物经过呼吸和汗液加速排出,各个器官和肢体都得到活动,左右脑半球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学生体会到运动后周身爽快、舒畅的感觉,同时达到放松心情、调整情绪的目的,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独特魅力。 2、充分学习的快乐 人天生存在着发展需求,在认知方面,就是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是相当快乐的事情。在体育课
6、中,我们可以合理安排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不同活动内容带来的不同体验,满足他们好奇、探究、体验的心理。在同一内容的教学中要体现出动作的难度、熟练度和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运动技能提高的快乐。 3、充分交流的快乐 学生大多喜欢与人交流,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这种交流是受一定限制的,而在体育教学中这种交流就方便得多了,接力、拔河、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都少不了学生的合作,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应通过组织方法的合理运用,使学生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使思想与思想交流,行为与行为影响。 三、以“民主教育”为工作重心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观认
7、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没有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安排教学过程,应当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求,交流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师生之间对话的畅通,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思想火花的迸发。 2、认真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不能追求整齐划一,体育课要面向全体学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也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