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学活动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学活动设计石门初级中学刘清彩明亮一、背景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于人教版七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一个数学活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平移的基础上引入的,本节课也更算是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升华。同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更是后阶段学习函数的一个数形结合的工具与基础,因此这节活动的设计是完全有必要的。学习知识重在类比运用,而本节内容则是同学们大都感兴趣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情景,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二、活动内容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三、活动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2、》的第六章62页的数学活动一、二。四、设计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的坐标表示同一个位置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经历生活情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坐标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
3、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交流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过程是充满趣味性的。六、学习重点:掌握实际问题中如何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七、学习难点:理解不同的坐标表示同一个地点的原因。八、活动方式结合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身边问题人手,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起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练习,体验和感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九、教学设计问题情境师生互动及课件展示设计意图及媒体应用分析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不管是出差办事,还是出去旅游,人们都愿意带上一幅地图,它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方便.这是一幅公园的地图,你知道怎
4、样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吗?2、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向东走50米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3、你能总结出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步骤吗?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的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师生互动
5、]1、教师提问怎样用坐标表示,学生回答各抒己见2,教师展示课件---公园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看图。1、教师:展示问题。2、学生:根据情景描述找到相应的地理位置。3、教师出示课件,动画显示过程。并提出问题。[设计意图]1、温故探新2、紧密联系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课程理念。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媒体应用分析]动画演示,师生互动,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活动一诱导尝试、探索新知春天到了,初一(2)班组织同学到人民公园春游,张明,王丽,李华三位同学和其他同学走散了,同学们已经到了中心广场,而他们仍在牡丹园赏花,他们对着景区示意图在电话中向
6、老师告诉了他们的位置.张明:“我这里的坐标是(300,300)”.王丽:“我这里的坐标是(200,300)”.[师生互动]1、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2、检查尝试情况:(1)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3、通过设计的分析[设计意图]1、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强化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李华:“我在你们东北方向约420米处”.实际上,他们所说的位置都是正确的.你知道张明和王丽同学如何景区示意图上建立的坐标系吗?你理解李华同学所说的“东北方向约420米处”吗?用他们的方法,你能描述公园内其他景点位置吗?分析:1、张明坐标为(30
7、0,300).说明他在原点的(右)方离原点(300)米,在原点的(上)方离原点(300)米。那么要找到原点只需要先向自己(左)方走(300)米,再向自己(下)方走(300)米。2、同样的道理你知道王丽是怎样建立坐标系的吗?请你在课本上画出来!3、李华在东北方向420米处,即在(他)的东北方向420米处,反过来原点应该在他的(西南)方向约(420)米处。你能在图上画出来吗?问题进一步扩展知识层面,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4、及时出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