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模拟试题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模拟试题

ID:14193708

大小:3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6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模拟试题_第1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模拟试题_第2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模拟试题_第3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模拟试题_第4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模拟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模拟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解蔽》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在篇中把学习的态度归结为_______________。2、“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这句名言出自《______________》。3、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4、《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四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即______________四个字。5、“教学相长”是中国古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命题,是在《__________》中完整地提出来的。6、在《教约》里,

2、王守仁阐述了他的有关儿童教育的思想。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他主张______________,在教学活动安排上,他提倡要________________进行,充分注意到学童的身心特点。7、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是____________教育。他最重要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____》。8、赫尔巴特最重要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____》,他首次提出了教育学应以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观点,从而使教育学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二、解释大意并阐述其包含的教育教学思想(第1题6分,第2、3、4题各8分,共30分)1、子曰:“不愤不启,

3、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2、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壹;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解蔽》)73、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学记》)4、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三、理解题

4、(以下各段话出自谁的什么著作?阐述了怎样的教育思想?请结合实际加以理解。每小题8分,共40分)1、“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条,‘不要教过多的学科’;另一条,‘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2、“我相信,专门教育的改革比普通教育的改革将更为重要。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我们历史上第一次我们需要很多具有和外国人一起工作的才能和爱好的人。我们需要在早年就发现这种人,并且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教育的机会。”3、“教育意味着教学。教学意味着知识。知识是真理。真理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因此,教育在任何地方应该是相同的。……如果教育被正确地理解的话,任何为全体人民设

5、计的课程的核心,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在任何政治、社会或经济条件下,都是相同的。”4、获得任何一种东西有两项价值:作为知识的价值和作为训练的价值。获得每一种事实的知识,除了用以指导行为以外,也可以用来练习心智;应该从这两方面来考虑它在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时的效果。5、所以,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四、论述(或评述)(18分)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实践,评析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教育思想。附:评述题举例71、在《普通教育学》中,就“儿童管理”,赫尔

6、巴特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请结合实际评述之。2、在《儿童教育》中,蒙台梭利是怎样论述“环境”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的?请结合实际评述之。3、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是怎样理解“秩序”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请结合实际评述之。4、在《教育论》中,斯宾塞是怎样论证“在所有知识中,科学最有价值”这一观点的?请结合实际评述之。5、在《教育漫话》中,洛克认为应怎样对待儿童的好奇心?请结合实际评述之。参考答案一、填空1、荀子虚壹而静2、《大教学论》3、《学记》4、豫时孙摩5、学记6、分班教学多种教学形式搭配进行7、绅士教育漫话8、普通教育学心理学二、解释大意并阐述其包含

7、的教育教学思想1、宋代的朱熹对这句话作了解释,他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说: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认真思考,心求通但未得,然后可以启发他;经过思考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此时可以开导他。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做到“举一反三”,然后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一词即从此而来。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认为掌握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问题。2、一个人凭什么认识领会“道”?通过人的内心。心又是如何去认识领会7“道”?通过虚心专

8、一并且静心才能达到目的。人的内心不是没有对已知事物的认识,但应该有虚心接纳的状态;内心不是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