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论文

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论文

ID:1419023

大小:3.08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7-11-11

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论文_第1页
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论文_第2页
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论文_第3页
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论文_第4页
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课题背景11.2国内外文献综述11.2.1国外研究现状11.2.2国内研究现状31.3本文研究意义61.4主要研究内容61.5本章小结7第2章动力转向和主动转向的发展史82.1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82.1.1液压助力转向系统82.1.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82.1.3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92.1.4线控转向系统122.2汽车主动转向系统132.2.1主动转向分类142.2.2主动转向控制技术142.3汽车主动转向系统支持技术152.3.1车辆动力学152.3.2控制理论在车辆主动转向系统中的应用162.4本章

2、小结18I第3章主动前轮转向结构的设计方案193.1转向系统原理193.2液压助力系统原理223.3行星齿轮的主动前轮转向机构233.4本章小结26第4章转向系统动力学计算274.1转向盘与扭杆动力学模型274.2转阀动态数学模型274.3转阀节流面积变化数学模型284.4液压动力缸的流量连续性方程294.5图形说明314.6本章小结32结论34参考文献35致谢37附录1开题报告38附录2文献综述42附录3中文翻译45附录4英文文献49I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从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至今已经100多年了,汽车这一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早已从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变成了现代社会不可

3、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目前汽车的发展方向是安全、节能和环保,作为汽车主动安全的转向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简单的纯机械式转向系统[1](ManualSteering,MS)、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ydraulicPowerSteering,H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PowerSteering,EPS)的发展过程。目前,主动转向器(ActiveSteering,AS)、四轮转向系统(FourWheelSteering,4WS)等新技术正在成为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转向系统的电子化为先进安全汽车(AdvancedSafetyVehicle,AS

4、V)、辅助驾驶系统(DriverAssistanceSystem,DAS)和自主驾驶车辆(AutonomousDrivingVehicle)提供了良好的执行机构,是汽车集成控制系统与智能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1.2国内外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现状1.宝马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宝马主动前轮转向系统除转向机构外,主要包括两大核心部件:一是一套双行星齿轮机构,通过叠加转向实现变传动比功能;二是电子伺服助力转向系统(ServotronicPowerSteeringSystem),用于实现转向助力功能,如图1-1、图1-2所示。57第1章绪论该结构中,转向轴一端通过与输入太阳轮相联,输入太阳轮一侧与双行星

5、齿轮的一侧相联,双行星齿轮的另一侧与输出太阳轮相联,实现驾驶员施加的转矩向转向器提供转矩。行星齿轮架外侧为涡轮,与电机上的蜗杆相联,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控制行星架的转速和转动方向,实现转向盘与转向机之间的可变传动比控制。最终从输出轴传出的角度是由驾驶员转向盘角度叠加电机的附加角度而成。电机不工作时,由于涡轮蜗杆的自锁,行星架被固定,此时转向盘与输出太阳轮间的传动比由双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决定。通常一般轿车传动比为16:1和18:1之间,而宝马的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的传动比可以在10:1至18:1间连续变化,其传动比与车辆速度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同时,系统中的电子液力伺服机构根据车速和转向角

6、进行助力控制。因此,与常规转向系统的显著区别是宝马主动前轮转向系统不仅能够对转向力矩进行调节,而且可以对转向角度进行控制,使其与车辆行驶车速达到良好的匹配。图1-1结构图图1-2可变传动比2.德尔福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德尔福的主动前轮转向系统是在传统液压转向系统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转向管柱内集成一个小行星齿轮箱,电机控制行星齿轮箱,增加或减小前轮转向角度。转向助力的大小则通过单独控制的模块控制。通过这两个部分协调控制前轮转角和转矩适应道路调节和驾驶员转向意图的要求。德尔福系统能有效改善车辆稳定控制并采用理想的可变转向传动比,同时可以较好地获得来自路面的转向阻力、转向回位性能和转向路感等,图1-3

7、为德尔福主动转向系统图。3.光洋精工主动转向系统日本光洋精工在2005年5月18日~20日于日本横滨Pacifico会展中心举办的“2005年人与车科技展”上,展出了正在开发的主动转向装置“差动装置型主动转向系统”。其结构类似于宝马采用的德国ZF57第1章绪论Lenksysteme公司开发的装置,使用多个行星齿轮装置,改变轮胎的后倾角。配置在竖轴中间,与主动转向装置之外的油压动力方向盘等助力装置配合使用。图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