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85288
大小:5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6
《东亚秩序视角下中日关系(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亚秩序视角下中日关系(上)门洪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前言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共同探讨中日关系的问题,中日关系是最复杂的一个双边关系。两国关系历经了长期的博弈,有很严重的历史冲突,也有很长的国际交往历史。中国古称赤县神州,日本古称东瀛扶桑,赤县神州、东瀛扶桑一衣带水,一苇可航,这样的近距离意味着双方的历史交往必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既有长期的友好交往,也必然存在着相对而言比较严重的战略的心结和竞争。新加坡的资政李光耀曾经指出,亚洲合作的视线有赖于中日的和解意图。这些年来随着国家实力的变动,中国的国家实力在迅
2、速上升,而日本依旧保持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地位,但是在政治方面却没有能够实现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这种变动让这两个国家历经战略博弈,两国充满了矛盾,但是也都意识到合作是必要的,所以都逐渐意识到加强战略合作的必要性。自从2006年10月安倍晋三访问中国以来,两个国家经历了领导人的互访,经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两个国家逐步开始建立战略互惠关系。这种战略互惠关系的建立,让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舒了一口气。虽然两国的关系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个国家历史关系复杂,现实矛盾交织,未来竞争激烈,当前中日关
3、系的调整只是部分的消除,或者是缓解长期冲突的一种后果。在东亚,中日两国是一山二虎,“一山不容二虎”的困境依然存在。如何避免两虎相争,是两个国家领导人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议题。如何从战略的层面认识中日关系,是我们在学术界和战略界需要思考的一个重大议题。首先是分析中日关系有哪些视角?中日关系传统的分析视角,是分析中日双边关系和中、美、日三边关系。不否认这两个分析视角有很多独到之处,对它们的分析有利于大家认识中日关系的实质。但是,得出的有些结论是相对片面的,例如一山不容二虎论、中美联合摆平日本论、美日联合对付中国论等等。这些视角让我
4、们看到的都是对抗,很少有积极合作的层面出现。中日之间是有着激烈的竞争、冲突、矛盾,不仅历史上存在,现实中也大量存在。比如靖国神社问题、教科书问题、东海划界的问题、钓鱼岛的问题、台湾的问题等等。但从双方实际而言,中日在经济上具有高度相互依赖性,在社会层面上有很多的交往。这种关系必然是非常复杂的,仅仅用冲突的视角看待两国的关系,恐怕不符合两国的历史、现在和将来。所以我将为大家引进一个新的视角,即东亚秩序的视角。1、分析中日关系的东亚秩序视角1.东亚秩序的变动与中日两国的关系密切2.相关中日两国始终是决定东亚秩序变动核心要素,也
5、可以说东亚主导权也始终是两国竞争的核心要素。从历史上看,中国长期在东亚具有主导性的优势。自从近代以来中国衰落,西方列强入侵,导致东亚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动,在这样的变动中日本崛起,并成为侵略中国的先锋,由此日本成为推动东亚秩序变革的侵略性力量.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东亚安全秩序上的主导者,而日本经济也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美国在安全上的主导和日本在经济上的主导成为东亚秩序的决定者。在此过程中东亚出现了新的变动因素——全球一体化冲击下的地区一体化。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两大潮流使东亚地区发生了很大变动,即地区、国家、经济体
6、间的合作加强。在加强的过程中,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融入了东亚经济一体化,并且逐步成长为东亚的主导因素。而东亚其它国家之间的合作也产生了积极的政治结果,尤其是东南亚,这十国通过战略博弈,逐步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次地区秩序。所以,中国与美国、日本、东盟一起成为决定东亚秩序变动的主导性力量。3.中国和日本已经走上了两强并起的状况中国全面崛起,而日本也在政治上崛起,它在追求政治大国,尤其是追求在全球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同时在地区上力图把握东亚秩序变动的主导权。中日两国任何一国获得东亚秩序的主导权就以意味着他们具备了成为世界大国
7、的条件。随着国家实力的变动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已经具备了成为这种条件,而日本一定不具备这样条件的可能性。但日本是不甘于下风,并意欲在中国没获得绝对主导权前放手一搏。尤其在2001年到2006年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期间,中日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动,恶化走势证明了这点,这是日本对中国崛起不适应的集中表现。对中国而言若中国从东亚的视角思考中日关系,处理地区关系,会使我国更具有广远的视角,更能体现大国风度,也能将地区战略、全球战略与国家战略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战略框架。一般而言,秩序建构需要经历从强制确立到协商确立的过程。从
8、历史上看,强权、霸权主导确立比比皆是,这是国际关系理论上的主要流派,大权稳定论的核心观点。从另一个角度讲,强权也需要其他国家的配合,尤其是大国的赞同、默许和参与。若不然,确立的新秩序必然制度化程度不高,也是短命的。二战结束以来,地区秩序的建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地区一体化潮流的深化,强制性因素在减少,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