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78008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6
《作业示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课题名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二、研究的内容(一)拟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二)具体研究内容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几年多了,面对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我们的教学又遇到一个新的困惑:一周内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少了而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同时又要求教学过程中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给原来教熟了老套路、老方法的老师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老师们重新审视课堂、反思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而如何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实效性就显得更加迫切了。(三)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高课堂
2、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几年来,学校围绕课程改革做了许多工作。每学期的教学专题研讨、教学设计、案例撰写、教学
3、评优等,其主要目的就是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减少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使教师的“投入”与“产出”能成正比,用最少的“投入”换得最大的“产出”。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我们感到目前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是困扰我们提高质量的主要原因。在此问题上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如果我们能把此问题解决的好一些,教学质量相信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四)主要观点1、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为标准,还是以学生的“学”为标准?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
4、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标准?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了很多,而学生一点都不会,就不会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精,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完全开放而要联系教材。2、要在课下多用功夫,精心备课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
5、年功”,为了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就需要我们在课下精心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概念课、规律课、习题课、复习课等,针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圆周运动》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学生通过读书基本上能够掌握和理解,因此可以采取自学的办法加以老师的提示帮助即可;再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则是一节探究规律课,要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先采取问题导学的方法引导着学生对探究的规律进行分析,对探究的结果进行猜测,进一步设计出探究的方案并通
6、过学生合作完成探究过程得出结论。当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心中始终装着学生,除认真备好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好“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准教学的起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听课和课后复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我们应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因此,只有在课下充分的对整个课堂进行详尽的设计,才会最大限度的提高
7、课堂效率,实现教学过程中减时不减量。3、要合理分配和利用课堂每一分钟通过合理的分配和利用课堂时间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的做法已经被很多老师所研究和选用,如小测试课的“38+7”模式(即38分钟测试,7分钟反馈的做法)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把45分钟分成“5+25+15”三段,先用5分钟让学生快速阅读要学的内容,通过短暂记忆学生可以弄清哪些地方简单、哪些地方读起来不是很流畅、哪些地方用的篇幅较大,以便在听课时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接着用大约25分钟的时间进行新课,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8、,让他们听、看、读、写,夯实基础;最后用15分钟来分析例题、巩固练习来把课堂所学的内容落到实处。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的实效性也得到了提高。4、要科学提问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问题太简单,不仅无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还容易浪费课堂时间。在听课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把题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后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提问的必要性暂且不说,只从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是”或“对”即可知其效果:看似学生都会,实则是“花架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