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ID:18451599

大小:76.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18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1页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2页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3页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4页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和谐教育科研兴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准备报告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秘书处一、研究意义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1)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师生主体地位的主阵地,是实施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2)问题的症结:现行教育制度、课堂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3)解决的对策:持续有效的教育改革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重构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体系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1)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2)构筑具有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各校特色的创新型的课堂教

2、学方式。(3)提供一系列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及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方案、办法或模型。(4)通过教育科研带出一支成熟的教科研队伍,真正提高教师的素质。(5)学校坚持“科研为导向”,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6)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二、课题的内容与特点1.课题结构(1)本课题分总课题、子课题二级。(2)总课题名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3)总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充分考虑现有的研究力量和承接能力。建议分部和学校的研究专题不宜太大、太多,一般一所学校一个专题,最多不超过两个专

3、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符合总课题的要求。内容如下所示: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

4、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19和谐教育科研兴校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限3000字内)(一)本课题的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研究的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问题,即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时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5、的问题。这一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贯彻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法”,深入开展以课程改革、考试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试验,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正在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行动口号。这既是本课题所面临的国内教育的形势背景。(2)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学的课堂教学,也涉及小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外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

6、法和教与学的管理及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3)本课题说到的“实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涉及到有无效果和效果好坏等几种情况。课题研究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应有的理念,和从“十一五”基础教育承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战略任务出发,建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够得到迅速提高的问题。即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等最有效的方式方法。(4)“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教学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

7、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取得预定的效果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强调教育创新的形势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效果如何迅速提高的方式、方法问题。2.课题立项的背景: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

8、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