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体液的渗透平衡

016体液的渗透平衡

ID:14155779

大小:6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26

016体液的渗透平衡_第1页
016体液的渗透平衡_第2页
016体液的渗透平衡_第3页
016体液的渗透平衡_第4页
016体液的渗透平衡_第5页
资源描述:

《016体液的渗透平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016体液的渗透平衡第16章体液的渗透平衡和失常  渗透力(osmoticforces)是体内水分布的主要决定因素。因之,保持细胞内、外液于正常的渗透力平衡状态,在维持人体细胞正常状态和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此,在处理危重病人时必须熟知渗透效应的生理概念,以便能合理地选用静脉输液,避免和纠正血浆渗透克分子浓度(Posm)的失常。第1节有关渗透的一些概念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渗透(osmosis)是一种物理现象。产生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溶剂(例如水)中必须有溶质存在,构成溶液;二是需存在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或只能透过小分子

2、而不能透过大分子的半透膜。  如图16-1所示,在一容器中盛以蒸馏水,以半透膜分隔成两半,最初因水分子的随机运动处于平衡状态,透过膜两侧的水分子数相等(图16-1a);若在左侧的水中溶入葡萄糖,则该侧水分子随机运动(活性)降低,水分子即从活性较高的右侧向含葡萄糖的左侧不休止地转移。这种水分子(溶质)的单方向转移称为"渗透"。若容器的容积不能随之膨胀,势必使含葡萄糖左侧的静水压增高(图16-1b),静水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水分子转移即终止,而又达平衡状态。所以,终止(或对抗)水分子单方向转移的静水压就是该溶液的"渗透压"。另一方面,也可把渗透压理解为

3、阻止水分子单方向转移所需施加的压力,或渗透压就是半透膜两侧的静水压梯度。  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容积溶剂中所含溶质分子颗粒的多少(颗粒浓度)成正比例,而与溶质分子颗粒的形式、大小、原子(或分子)价或重量无关。(a)在半透膜两边只有溶剂H2O,H2O分子等量转移,不产生渗透压  (b)在半透膜的左边加入葡萄糖后,因葡萄糖不能透过半透膜,只有H2O分子自右向左    的方向转移,因而在左侧产生渗透压  二、血浆渗透克分子浓度的单位  在溶液中,任何不离解或不能再进一步离解的溶质,其每一摩尔(mole,以下简写成mol)都含有6.023×1023个颗粒(

4、即Avogadro常数)。因血浆和其他体液所含起渗透作用的溶质克分子数(osmole)较低,故均以它的千分之一,即毫渗透克分子数(milliosmole,简写为mOsm)计量。  血浆渗透克分子浓度(Posm)有两种单位,一是重量渗克分子浓度(osmolality),另一是容积渗克分子浓度(osmolarity)。两种名称常被混用,其实前者是指每公斤纯水中所含渗透克分子数,在其中不仅包括1L纯水,还得加上溶质所占的相对较小的容积,以mOsm/kg作单位;后者是指在每升血浆中所含的渗透克分子数,其中纯水的容积不足1L,其余容积被溶质所占据,以mOs

5、m/L作单位。  由于溶剂的容积永远小于溶液的实际容积,所以重量渗克分子浓度的数值总是大于容积渗克分子浓度。例如血浆含水93%左右,若Posm为280mOsm/kg,换算成容积克分子浓度则必须乘以0.93,即280×0.93=260mOsm/L;若其容积克分子浓度为280mOsm/L,则重量克分子浓度为280÷0.93=301mOsm/kg。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体液中溶质浓度极低,两者的差别常予不计,但在概念上必须明确区别。  利用下式可将某一溶质的mmol/L换算成为mOsm/kg:    mOsm/kg=n×mmol/L............

6、............(1)  n为每1分子溶质所能离解成的颗粒数,例如Na+、Cl-、Ca2+、尿素和葡萄糖的n均等于1,mOSm/kg的数值就等于mmol/L。但如果某一溶质的分子能离解成一个以上或更多的颗粒,则1mmol/L所发挥的渗透效应将大于1mOsm/kg。例如NaCl在溶液中75%离解成Na+及Cl-,25%仍保留NaCl原形,那么一分子NaCl将离解成为0.75+0.75+0.25=1.75个颗粒,其n=1.75,则1mmol/LNaCl将形成渗透效应1.75mOsm/kg。  目前,应用超冻(supercooling)原理所测

7、的Posm或尿渗透克分子浓度(Uosm)都是以mOsm/kg(H2O)作单位,mOsm/L已日趋少用。  三、渗透克分子浓度和渗透压  根据Van'tHoff定律(1882年),渗透压的关系式如下:    π=CRT.......................................(2)  π:渗透压(以大气压为单位)  C:溶质总浓度(以mol/L为单位)  R:为一常数,与气体常数(0.082/mol)相同  T:绝对温度[以K(kelvin)为单位]  此式在医学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理由是:①只适用于溶质颗粒间无相互作用的极稀薄

8、溶液--"理想溶液";②只适用于非电解质溶液。为此需作必要的修改。(2)式中C虽已代表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浓度,但对于不是稀薄的实际溶液和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