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48000
大小:3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6
《古琴艺术源流和发展研究论文(共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琴艺术源流和发展研究论文(共3篇)古琴艺术源流和发展研究论文(共3篇)古琴艺术源流和发展研究论文(共3篇)古琴艺术源流和发展研究论文(共3篇)古琴艺术源流和发展研究论文(共3篇)古琴艺术源流和发展研究论文(共3篇)古琴艺术源流和发展研究论文(共3篇)古琴艺术源流和发展研究论文(共3篇)古琴艺术源流和发展研究论文(共3篇)古琴艺术源流和发展研究论文(共3篇)古琴艺术源流和发展研究论文(共3篇)> 第1篇: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古琴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2003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是众多中国民族传统乐器中唯一入选的。古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使古琴的传承与保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古典的复兴,甚至“古琴热”。一时之间,学琴的人多了,各种名目的琴社、琴馆、培训班出现在街头巷尾,各种“大师”、“嫡传”也纷纷登场,古琴从“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局面,變成了时尚与噱头。但这一切却与古琴所代表的“大雅之尊”的精神背道而驰,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带来的不是对古琴的传承,而是损毁。 另一方面,政府对真正资助琴人、扶持琴社从事琴事活动的专项经费,以及提供更多活动场地方
3、面的投入较少。对古琴传人的资助扶持也并不到位。有些古琴艺人因为游离在体制之外,没有医疗保险,一旦生病或者遭遇变故,境况堪忧。 鉴于以上一些原因,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呼吁古琴界加强行业自律,以传承优秀古琴艺术为己任 二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牵头,组织全国性的古琴学会 比如中国琴会、中国古琴学会、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等权威机构和古琴专家,制定行业认可的古琴教学授徒基本守则,或者进行严格的古琴教师资格认证,从源头上严控,改变古琴传承与教学乱象。 三是筹建中国古
4、琴博物馆 古琴虽然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的古琴博物馆。建议以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古琴为基础,在湖南筹建中国古琴博物馆。湘楚大地是古琴的故乡,湖南省博物馆目前馆藏了五十三张古琴,是国内收藏古琴较多和质量较高的博物馆之一,在湖南筹建中国古琴博物馆有一定的基础。建成的古琴博物馆,将集古琴的展览、欣赏、研究、教学传承、民众推广于一体,为传承和保护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古琴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汤素兰 第2篇:关于古琴的五音正调研究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据文献记载其
5、历史有三千多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人们常说琴乐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的一座宝库,由于去古寝远,至今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是相当有限的。笔者虽习琴已近五年之久,但古琴的调弦定音、演奏取音等问题常常困扰着本人。本文中将对有关“古琴的五音正调”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梳理,便以加深本人对古琴的了解和体会。本文在博采前贤注释成果的基础上,略陈一管之见,谨作抛砖引玉之举。 一、五音正调的定弦法 其次,从搜集的现存史料来看,古代关于正调的定弦法。笔者认为古琴是以三弦为宫、一弦为黄钟,首先宫音的位置,如下图。正调是以
6、一弦为宫还是以三弦为宫,在《管子·地员》中关于生律法的记载是先益后损的。即:“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微。(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上述各数是按弦的长短由低至高依次排列,就成了徵、羽、宫、商、角五个音。琴学家姜白石在他的《七弦琴图说》中,曾指出过正调以三弦为宫,三弦为宫音一弦为黄钟的定弦法古文献资料比比皆是,此处不一一列举。 二、五音正调的渊源与流变
7、五音正调的来源非常久远,但五音正调调名之矛盾——“商徵颠例,角调寄附而失位”,常令后世琴家疑惑。五音正调不像是一种名调体系的产物,如果从历史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其调名所隐含的衍变的轨迹就会渐露端倪。上古琴的定弦法,是以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为正调的,直到六朝陈仲儒的《琴用指法》,梁丘明所传的《碣石调·幽兰》,也还是用宫、商、角、徵、羽、文、武来记七条弦序隋代以前的传统观念,调主要还是从其调高来确定的,而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出于调式的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六朝时期已产生了后起的三弦为宫的正调调弦法,但弦名
8、并未因之而改变,三弦名角而实为清角。琴五音调的传统,可以上溯到刘宋的相和六引,其矛盾则是由于不同时期的名调方式——古正调与三弦为宫为正调两种宫调体系相叠压之故。而当相和歌、清商三调渐衰微后,商调(清调)因不再合奏而失去了其原来的调高意义,就像后来的黄钟调实际是无射均一样,只保存了其定弦方式的特点了。这就是后世商调用黄钟宫奏出的原因了。 早期的五音正调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但如前所述,五音调调名之矛盾早已为宋、明的琴家所发现,五音调的曲目在流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