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释意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释意

ID:1413272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1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释意_第1页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释意_第2页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释意_第3页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释意_第4页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释意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释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释意2010版CPR指南的出版,标志着现代CPR50周年。从最初的心脏骤停后经闭胸式心脏按压到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的方法。1962年,介绍了直流电单项波除颤法。1966年美国心脏学会(AHA)编写了第一个心肺复苏(CPR)指南,伺候定期进行更新。过去的50年间,以早期识别和呼叫、早期CPR、早期颤除和早期开展急诊医疗救治为基础的方法,已成功挽救了全世界成千上万条生命,这些成功抢救的生命证明心脏复苏研究和临床验证的重要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及不同医疗机构水平不同,心脏骤停后的存活存在很大的差异。自动体外颤除仪(AED)技术有助于提高心脏骤停的存活率,要抢救成功

2、,目击者和其他医务人员应充分合作、密切配合,提高出院存活率。专家们一直支持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CPR,即充分的按压频率和深度,允许胸廓充分回弹,最少的按压间断事件和避免过度通气。高质量CPR是能够获得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系统治疗最佳预后的基石。2010证据评估过程邀请了来自29个国家的356个复苏专家,专家们针对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救治的277个主题制定了411个科学证据综述。解放军总医院博士生导师沈洪参加了标准的修正。2010版指南推荐了确定了许多进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认定了替他进展的无效性,基于严格的证据评估和专家讨论意见,提出了新的处理方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以往指南中使用的

3、治疗方法是不安全或无效的。另外,强调这些新的处理方法并不适合于各种全部抢救人员和全部患者。复苏过程中的指挥员应将这些推荐个性化地运用到每一个具体的抢救中。2010年指南主要变化一、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2005生存链:1、早期识别,激活EMSS(急救系统)2、早期识别CPR3、早期除颤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2010五个链环: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性心脏骤停治疗二、复苏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按压深度由2005

4、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5、将“ABC”改为“CBA”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6、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7、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常规使用阿托品、碳酸氢钠8、维持ROSC(自主循环恢复)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9、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避免低血糖三、BLS和ACLS程序的变化1、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1)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2)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3)最大限度的减少胸外按压中断4)避免过

5、度通气5)保证胸廓完全回弹2、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cm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3、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1)2010:C-A-B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2)2005:A-B-C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新生存链五个环节释意1、早期识别求救——施救者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快速检查患者是否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首先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大声求救,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要求取代除颤器(

6、AED)。2、早期CPR——只有1名现场施救者时,先拨打急救电话立即CPR;2名以上,1人打电话求救,1人即开始CPR,首先做30次单纯CPR(无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后周而复始CPR(按压/通气比30:2,5组/2min),直至自主循环系统(ROSC)或复苏无效。3、早期电除颤——取来除颤器,立即分析心律,如需要电除颤,即给电击一次(双相波200J,单相波360J),随后作CPR2min,再评价除颤后心律,判断是否需要再行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尽快建立人工气道、液体通道、使用复苏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高级生命支持方法。5、“心脏骤停后治疗”是2010指南中新增的部分。为提高

7、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结构化、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体系。治疗应包括心脏复苏和神经系统支持。应根据指征提供低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2010指南将心脏骤停后的治疗列入生存链中的第5环,意味着CPR目标是出院存活率,即要使心脏骤停救治成功后要有生活质量。而欲达到此目的则凸显复苏后进一步脏器功能支持的重要性。亚低温治疗是最为重要的措施。ABC还是CAB?2010指南建议“ABC”步骤更改为“CBA”其重要意义是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